愛音樂愛生活,在上海綿延下去
上交樂團在余隆帶領下加緊排練。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本報記者 姜方
“我始終記得,小時候在上海音樂廳聽音樂會,演出結束以后,大家久久不愿離場,圍繞在音樂廳的大廳內聊天。我希望,人們因熱愛音樂而相聚的美好氛圍,可以在上海這座城市不斷綿延下去。”這個周日,上海交響樂團即將迎來2023-24音樂季的開幕音樂會,樂團音樂總監、演出執棒者余隆說起音樂與家鄉上海深有感觸。
明年,上海交響樂團就要迎來誕生145周年,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正式投入使用十周年。“感謝過往有那么多海內外音樂家,為上海帶來了多樣的音符;也希望上海交響樂團能夠作為城市的一扇窗口,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看到世界。”余隆相信,這支樂團將繼續承擔好用音樂溝通世界的使命,展現城市的文化與人文情懷,提升與引領人們的藝術視野。
光閃耀,照亮新一季的國際交流對話
本周末開始的上海交響樂團2023-24音樂季,將呈現包括交響、歌劇、室內樂和跨界演出等多種類型的共計92場演出。其中,本團演出57場,來訪藝術家演出35場。“這個金秋,恰逢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回歸,包括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在內的滬上各大音樂廳和劇場,都將迎來名家名團的群星閃耀。”余隆告訴記者,在上交最新演出季,本土與海外音樂人將開啟充滿創新與創意的國際交流對話。
以城市命名的《上海!上海!》無疑是本樂季最為矚目的委約之作。這部講述二戰時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的清唱劇,由余隆、上海交響樂團與紐約愛樂樂團聯合委約,國際著名作曲家阿龍·齊格曼執筆,普利策獎得主、劇作家馬克·坎貝爾領銜,多位全球一線卡司集結加盟。今年11月,該作將由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在滬完成全球首演。明年2月,余隆還將執棒紐約愛樂在紐約上演該作。隨后,德國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等國際著名樂團也將接力上演。上海交響的第三張DG唱片也將錄制該作。“人性的光輝和善良是一葉永不沉沒的扁舟。她能刺破黑暗,承載著人類的命運和歷史的延續,駛向光明和充滿希望的未來。”余隆相信,《上海!上海!》將向國際樂壇傳遞充滿溫情、具有人性光輝的上海聲音。
新樂季集結了海內外不容小覷的音樂力量。2023-24音樂季的駐團藝術家戈蒂埃·卡普松,指揮家艾森巴赫、迪圖瓦,小提琴家奧古斯丁·杜梅、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女高音奧爾加·佩列佳特科、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揚、鋼琴家皮埃爾-洛朗·艾馬爾、斯蒂芬·霍夫、鄧泰山……他們將與余隆、王健、水藍、葉詠詩、呂紹嘉、楊洋、黃屹等多位中國音樂家,一起點亮樂季星空。
室內樂、爵士樂遍布地圖,讓音樂融入城市生活肌理
“讓音樂融入城市生活肌理,讓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音樂無處不在。”從最初的“打游擊”到之后“轉戰”錦江飯店、靜安賓館,再到駐扎湖南路演奏廳,至2014年最終在“餛飩皮”定居,上交室內樂已經走過40周年。這個見證了黃蒙拉、孫穎迪、王之炅等青年音樂家成長的音樂品牌,在新樂季里將繼續與聽眾親密對話。15場演出中除了北極星四重奏、東海岸四重奏與木管重奏組合等固定搭檔,還將呈現古典演奏家的“俏皮”面孔——圣誕爵士夜。曲目有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挖掘了一批極富藝術性、卻甚少被觀眾聽見的佳作。
除此之外,本樂季將繼續推出7場以“輕量級”著稱的60分鐘晚高峰音樂會,還有5場專為青少年打造的音樂地圖課堂系列,以滿足不同愛樂人群需要。
“聽說西岸大劇院不久后就要投入使用,徐匯濱江沿岸匯聚著眾多劇場和美術館,相信音樂和藝術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為城市文化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對于音樂走出劇場、走進人們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余隆這樣期待著。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