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武術啟蒙教育,教材是根本
中國武術作為我國獨特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對于培養幼少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然而,目前的幼少兒武術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育內容匱乏、課程體系不完善等,亟需進行改革創新。因此,我們應當以教材為基礎,率先研發創編幼少兒武術教材,構建日趨完善的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以指為本引領中國武術啟蒙教育走上科學化、標準化發展軌道。
教材是中國武術啟蒙教育的根本,它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和效果。現階段,幼少兒武術教育教材較為單一,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為此,我們應該加大力度,通過大量的調研和實踐經驗,對幼少兒武術教育的教材進行研發和創編。教材應當充分考慮幼少兒的身體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設計合理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并且融入我們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讓孩子們在學習武術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時,構建日趨完善的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也是促進幼少兒武術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幼少兒武術教育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感,導致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習路徑和逐步提高的動力。因此,我們應當在教材的基礎上,科學地構建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階段進行劃分,設置不同的內容和難度等級,逐步提高學生的技能和綜合素質。而課程體系則要緊密結合教材,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
“以指為本”是指導中國武術啟蒙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則。傳統的幼少兒武術教育過于注重技術動作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心理培養的綜合發展。因此,我們應當以指導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武術教育中得到個性化的培養。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王鶴霖,作為一位熱愛中國傳統武術的教育家,一直致力于推動幼少兒武術教育的發展。他率先研發創編了一套專門針對幼少兒的武術教材,旨在構建日趨完善的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以使中國武術啟蒙教育離開玩耍、鬧騰的狀態,走上科學化和標準化的發展軌道。通過以指導為本,他希望為幼兒園和小學的武術教學提供一個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案。
王鶴霖,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研究生學歷、博士、中國武術七段、全國武術冠軍。先后擔任關心下一代全國少兒武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武學傳承研究院院長、民盟北京市委體育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青少年武術工作委員會兼少兒武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中小學體育運動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譽有“中國少兒武術第一人”之稱。曾創編了3-6歲《中華幼兒武術》16冊中文和英文系列課程、《全國幼兒園健康藝術示范課程——幼兒武術》系列叢書;參編了《第一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實用的學校武術》、《槍術》、《中國傳統武術入門套路》和《名人制敵絕技與實用散打》等叢書。
主持制定了《中華幼兒武術級位制》評定體系、《關心下一代武術執教人員》評定體系、《關心下一代武搏運動技能等級》評定體系、以及《北京市青少年武術十年發展規劃》(2020-2030)。
2005年至今年,在北京市教委和各區教委支持下,多次組織專業武術執教團隊,為北京市2000余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教師進行了系列武術健身操的公益指導培訓,參與培訓的學校體育教師和幼兒園教師超過5000人次。
2018年-2019年,組織策劃實施了百城百萬兒童習武慶六一大型武術公益展示活動、以及百城千萬青少兒習武迎國慶大型公益武術展示活動,為實現億萬青少兒習武健體強種的目標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策劃了首都高等學校第19 屆跆拳道錦標賽暨關心下一代大中小學生“大手牽小手”跆拳道項目啟動儀式,為推動北京市中小學生跆拳道項目的高質量開展,以及為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輸送提供重要選材依據,為中華武術、空手道等其他武道運動項目的牽手行動創造了積極有利條件。
2023年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策劃組織實施了“功夫寶貝慶亞運”第三屆幼兒武術操匯演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熱愛武術運動、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時為北京市1000多名幼兒教師進行了武術基礎理論和武術操的公益培訓學習,提高了全市幼兒教師的武術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武術文化在幼兒群體中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之一,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由于缺乏科學化的教學方法以及標準化的教材體系,幼少兒武術教育常常停留在表演和娛樂的層面,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王鶴霖深知這個問題的存在,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幼少兒武術教育引領到一條科學化、標準化的發展軌道上去。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王鶴霖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對幼少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與教育專家、武術大師等多方合作,共同開發出適合幼兒園和小學生的武術教材。這套教材以幼少兒的認知特點和身體發展為基礎,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理和心理差異,科學地設計了適合他們的武術動作和訓練內容。同時,教材也注重培養幼少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堅毅精神。
與此同時,王鶴霖還構建了一套完善的課程體系,確保幼少兒武術教育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他設計了一系列針對不同年齡和技能水平的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專注力等。同時,他注重將武術教學與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使幼兒能夠在學習武術的同時,發展出更多的潛能。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王鶴霖還倡導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幼兒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實踐經驗。
王鶴霖對于幼少兒武術教育的引領不僅體現在教材和課程的設計上,他還積極倡導對武術教師的培養和專業化發展。他主張將武術教育納入師范教育體系,并提供相應的培訓和資質認證,以確保這一專業的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實施。
王鶴霖的努力和創新為中國幼少兒武術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變化。隨著他所提倡的科學化、標準化教育理念的推動,幼少兒武術教育在不斷完善,逐漸走上了科學化、標準化的發展軌道。通過這些努力,我們相信幼少兒武術教育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時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武術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