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捏造政策增加咨詢量 “投靠朋友落戶”太離譜
上海辟謠平臺
近日,網絡上有視頻稱上海等幾個大城市可以實現“投靠朋友落戶”,很快這一消息被辟謠。上海市民服務熱線12345接線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投靠關系落戶并未發生政策變化。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關于執行本市投靠類戶口遷移政策的若干規定》的要求,投靠關系僅限于子女投靠、夫妻投靠以及本市支內、知青,或因其他原因去外省市工作的人員(以下統稱“外遷人員”)及其配偶,按國家法定年齡退休,或者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的老人,符合相關條件的,可以回滬落戶。
那么,所謂的“投靠朋友能落戶”謠言是怎么出爐的呢?上海辟謠平臺調查發現,相關信息與代辦所謂“落戶手續”的中介機構有直接聯系。這類中介機構在社交平臺注冊賬號,捏造政策,用以增加獲客機會和咨詢量。就“代辦落戶”的說法,記者梳理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話術”。
話術一:大專也可全家落戶
仔細查看中介所謂的“大專學歷即可全家落戶”,不難發現是偷換概念。
本質上,中介介紹的是《上海市居住證》持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的落戶方式,俗稱“居轉戶”。居轉戶方式本身對學歷無特殊要求,而是和居住證持有年數、社保繳納年數、職稱水平,并且達到一定的市場化評價標準等要求有關。因此,所謂“大專學歷即可落戶”的說法屬于“標題黨”。
部分中介還提到了“留學生落戶”的方式。根據《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規定,國(境)外學士學位如為最高學位的,本科階段累計在外學習時間一般不少于2年。如最高學位為碩士的,國(境)外學士學位可不受前述限制。因此中介提到大專學歷也可落戶的說法,其實是通過海外留學提升學歷后再進行申請,并非直接可以落戶,使用的仍是偷換概念的伎倆。
話術二:無居住證也能落戶
此類話術是通過合并不同落戶方式的辦理特點編造拼湊而成,讓人誤以為中介機構神通廣大,可以讓所有人實現“零門檻”落戶。但咨詢中介后可知,“無需居住證”指的是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的方式,簡稱“人才引進”方式,這兩者是獨立的落戶方式,并非可以同時滿足。此外,“有沒有房子”不是落戶的必要條件。
話術三:上學無需回老家遷出
這屬于故弄玄虛,并非新政策,也不需要中介服務。
根據規定,來滬人員適齡隨遷子女需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須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父母一方滿足以下兩種情形之一,區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本區實際,統籌安排適齡隨遷子女入學――第一種情形: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且一年內(2022年7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滿6個月的證明;第二種情形: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且連續3年(首次登記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在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妥靈活就業登記。
話術四:“新政”名額有限
目前在短視頻平臺上,有許多賬號打著所謂2023年“11月落戶上海放寬條件”“12月上海落戶新方案”等消息,點開視頻或鏈接后,可發現都是圍繞政策文件內容進行編造或曲解,誤導他人。
上海辟謠平臺還發現,部分中介為了增大獲客機會和傳播范圍,還會編造所謂“新政”的出臺原因,或虛構所謂的“政策截止日期”,營造緊迫感,以吸引他人咨詢。鑒于此,建議公眾不可輕信所謂的“代辦落戶”。要知道,一旦遇到不靠譜的“代辦落戶”中介,既可能被竊取隱私,也不排除被卷入違法違規操作。
本報記者 車佳楠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