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預付式消費等領域問題突出
記者 薛慶元
4月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今年一季度消費投訴與輿情分析。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江蘇省消保委系統共受理投訴52368件,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7.88萬人次,投訴數據同比下降20.23%,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913余萬元。
其中,商品類投訴30256件,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日用商品類、食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服務類投訴21022件,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居首位。
輿情監測發現,一季度江蘇省消費類輿情信息共667177條,輿情熱點主要體現在食品安全關注度高、旅游消費投訴集中、新能源汽車消費與消費者期望存在落差、預付式消費糾紛不斷4個方面。
預制菜、標簽等成為食品消費重點問題
食品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江蘇省消保委一季度收到食品消費相關投訴達6579件;一季度全省食品消費有關輿情信息共計187940條,“網友質疑山姆超市同樣琵琶腿上海與南京售價差距大”等引發輿論熱議。據江蘇省消保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一季度食品消費問題主要包括預制菜問題,如食品變質、過期、吃出異物等問題;食品虛假宣傳,如部分食品號稱“零添加”但配料表上卻存在多種添加劑;食品標識標簽文字小、難辨別以及易涂抹、篡改等問題;商家設置最低消費、價格上漲、服務態度差等。
案例:消費者劉先生于1月6日向江蘇省消保委投訴,稱其通過某平臺購買鮮蝦,該商家宣傳主頁顯示一份鮮蝦凈含量(不含冰)是2000克,而事實是含冰加包裝盒才1819克,去完冰才1300克左右,且包裝上無任何廠家信息、生產日期。消費者認為商家宣傳與實際情況不符,要求退還價款。在工作人員調解下,商家退回全部貨款,消費者表示滿意。
點評:食品安全無小事,要充分發揮共治力量,在加強監管執法、信用懲戒的同時,匯聚社會各方力量,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首先,經營者要把消費者的生命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規范食品的采購、加工、運輸等流程,保持經營場所衛生整潔,嚴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購及使用情況,及時處理過期變質原材料;要做好產品標識工作,生產日期等標識標簽應當醒目、真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其次,監管部門可以適時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對預制菜市場的監管,助力預制菜行業良性發展;嚴格審核企業發布的廣告宣傳,確保其真實性。最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正規渠道,增強辨別意識,擦亮雙眼,減少購買到“三無”產品的可能性。
旅游消費退票難、體驗感差
數據顯示,一季度江蘇省消保委系統共受理旅游消費相關投訴1985件;全省旅游相關輿情信息共計163226條。旅游消費問題主要有網購合同問題、價格問題、部分景點高峰期旅游體驗感差以及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案例:消費者董先生于1月27日在線上購買了南京某景區旅游門票并預約成功,但當天董先生及其家人發現該景區門前排滿長隊,就沒有進入景區并點擊了退票。但幾天過去,董先生并未收到退款,于是與該景區聯系,對方當時承諾退票,但款項遲遲沒有退回。春節后,董先生繼續聯系景區工作人員,得到的最終回復卻是無法退款,遂向江蘇省消保委投訴。
點評:當前,各地都在不斷創新消費場景,從供給端合理有效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消費路徑,讓消費者能夠樂享高品質消費。但要想留住一座城市的“流量”和好口碑并非一日之功,僅靠某一方發力也無法解決當前旅游行業的潛在問題。旅游行業的良性持久發展需要社會多方共治:景區可以依托大數據了解客流量,提前做好接待準備及應急預案,完善配套設施,根據人流量增加運力,便利游客的出行,滿足游客游玩需求;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黃牛”,以維持景區秩序,及時查處強制消費、誘導消費等旅游行業亂象;經營者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方,應誠信經營、合理制定價格、提供優質服務;消費者要做好行程規劃,合理安排旅游時間及路線,同時在選擇商品或服務時謹慎行事,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新能源車頻出故障售后難
一季度江蘇省消保委接到新能源汽車相關投訴共計319件;全省新能源汽車類消費輿情共計83655條。從投訴內容和輿情監測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汽車質量問題如電機異響、座椅故障、電腦黑屏等帶來安全隱患;預訂汽車不按期交付、價格頻繁變動;售后服務難保障;保費漲價難破解;續航、充電焦慮。
案例:消費者王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在南京某4S店購買了一款新能源車,共花費約28.7萬元(含貸款利息)。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出現了3次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經過2次維修仍未排除。經過與4S店多次協商,王先生提出退車,4S同意退車并且告知只需支付汽車使用補償費,但今年2月21日王先生與4S店當面溝通時,4S店卻拒絕履行,還要求王先生承擔保險及貸款利息等費用。王先生投訴至江蘇省消保委,經調解雙方達成一致。
點評:新能源車電池及零部件質量問題、售后服務不完善、維修成本高昂、投保難、投保貴等問題使得不少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望而卻步,新能源車似乎陷入了“買得起、用不起”的怪圈。江蘇省消保委認為,新能源車企應當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通過提升技術水平保障車輛及各部件的質量及穩定性;健全售后服務體系,保障已售車輛能夠獲得完整的售后服務;遵守合同約定,積極落實交付義務,自覺履行合同承諾。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時應慎重選擇,盡量選擇成立時間長、口碑好、售后服務體系完善的品牌,減少潛在風險。監管部門應當發揮職能,與車企、險企及第三方修理機構形成合力,推動相關數據共享,讓新能源車車險定價更為合理,同時更有效地解決維修難題。
預付式消費辦卡容易退費難
一季度江蘇省消保委接到預付式消費相關投訴1906件;全省預付式消費有關輿情信息共計37774條。從投訴內容和輿情監測來看,涉及的問題包括服務質量差、頻繁或變相漲價、辦卡容易退費難、商家“跑路”維權難等。
案例:2月24日,江蘇省消保委接到消費者金先生的投訴,稱其于2023年12月1日在某健身機構通過銷售經理辦理了15個月的會員卡,價值2024元。同年12月14日知曉門店未交房租停止營業,之后也未能營業。今年1月2日,金先生想辦理退卡退費,但至今未能解決,他通過該公司的官方微信號聯系卻無人回復、無人接聽。
點評: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預付式消費在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各地都在探索預付式消費監管治理機制,試圖破除預付式消費頑疾。新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對預付式消費進行了明確規定,強化了經營者義務,為消費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消費者組織履職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江蘇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謂的優惠沖昏頭腦,應多途徑全方位了解商家資質和經營狀況,盡量選擇規模較大、證照齊全、口碑良好、經營狀況較為穩定的商家以及周期較短的產品或服務,同時保留合同等相關證據,以防止出現糾紛后因為缺少證據而維權困難。同時,監管部門應當強化對預付式消費領域的行政監管,多方聯動整治預付式消費環境,創新機制手段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減少因經營者“跑路”給消費者帶來的經濟損失。
隨便看看:
- [行情]“高鐵”領銜,合資加速,3月重磅新車一睹為快!
- [行情]攬勝運動版對比保時捷卡宴,二者差距竟然這么大?
- [行情]5.99萬起售!五一購車正當時,快樂自駕游必選2024款艾瑞
- [行情]途觀LPro:燃油SUV也可以很智能
- [行情]混動技術還得看奇瑞,買了探索06C-DM才知道什么叫越堵越省
- [行情]純電SUV低于10萬元!比亞迪元UP要做年輕人第一輛車?
- [行情]首臺哈弗H3在俄羅斯經銷商處亮相,售價合人民幣約20.3-2
- [行情]上市即交付風神L7純電續航205km售價12.99萬元起
- [行情]520探索06C-DM給你寵愛,全球節能SUV新標桿買即享至
- [行情]商務豪華之選:榮威iMAX8與庫斯途深度對比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