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中探索“發展之道”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智者文豪,甚至千古皇帝都在古典詩詞中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政治抱負、為政思想。“小詩詞”中蘊含“大道理”,黨員干部要常讀古詩,從古人風雅中感受為國為民的“國之大者”情懷,在古典詩詞中解鎖出個人發展之道,為時代的發展賦能添彩,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艱辛求索破“發展困局”。“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為廣大黨員干部標注了新的“奮斗坐標”。高質量發展,是“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需要黨員干部以高質量的工作能力作支撐。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基層黨員干部唯有實干篤行、奮勇爭先,方能不辱使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現代化、人民幸福安康等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缺一不可。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腳踏實地解“民生難題”。“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人民,始終是共產黨員夙夜在公的“最大牽掛”。他曾多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后深入24個貧困村調研指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拳拳誓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將無我越“欲望險阻”。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要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新形勢下,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如何確保百年大黨長盛不衰。“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鞏固來之不易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果,不能有絲毫的麻痹懈怠情緒,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狀態”。黨員干部要時刻自省,立足嶄新的發展時代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性情品性,在時代的誘惑面前不動聲色、堅守自己的信仰,成為人民群眾的忠仆。(陳俊燁)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