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家,廣東A股公司數量全國最多
文/表 羊城晚報記者 丁玲
2022年年報季現已收官,A股上市公司區域版圖又有更新。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數量上看,截至5月14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5179家,數量超過100家的省份達到12個,廣東、浙江、江蘇位居前三,分別有844家、676家、661家。具體到單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遙遙領先,上市公司數量分別達到462家、424家、410家,杭州、蘇州、廣州、南京、成都、寧波、無錫的上市公司數量也位列前十,均在110家以上;從營收來看,13個省份轄區內A股上市公司2022年總營收超過1萬億元,北京以24.71萬億元的總營收排名第一,廣東、上海、浙江分列第二、第三、第四位,分別為9.73萬億元、6.05萬億元、4.81萬億元。
各地上市公司展示出鮮明的“屬地特色”。如北京的央企和國企較多,國防軍工、通信、金融、計算機、傳媒、醫藥生物企業十分集中;廣東上市公司也集中在電子、家用電器、汽車、交通運輸、電力設備等重點行業形成的產業集群里。
上市公司聚集行業“屬地特色”鮮明
上市公司所處行業與地區經濟發展重心密切相關。
作為經濟總量與上市公司數量的“雙料”冠軍,廣東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備受關注。2022年,廣東A股上市公司實現總營收97337.92億元,占2022年廣東129118.58億元GDP的75.39%。記者梳理發現,電子、家用電器、汽車、交通運輸、電力設備等重點行業形成的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廣東經濟增長重要支撐,其行業增速已經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拉動經濟大盤發展。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按注冊地統計,廣東共有844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分布近30個行業。從數量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電子162家、機械設備73家、計算機73家、醫藥生物59家、電力設備57家、基礎化工39家、建筑裝飾35家、輕工制造35家、通信30家、房地產26家。其中,前十大行業上市公司總數達589家,占比69.87%;前五大行業上市公司總數達424家,占比50.3%。
從營收規模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電子15601.66億元、房地產13634.11億元、非銀金融12602.64億元、家用電器7175.18億元、汽車6008.29億元、交通運輸5425.91億元、銀行5246.78億元、電力設備4585.73億元、醫藥生物3938.26億元、公共事業3159.95億元。
從營收增速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汽車同比增長69.06%、電力設備同比增長45.61%、農林牧漁同比增長20.33%、基礎化工同比增長17.98%、公共事業同比增長15.1%、有色金屬同比增長14.14%、交通運輸同比增長12.08%、石油石化同比增長10.56%、醫藥生物同比增長8.74%、電子同比增長8.28%。粵企汽車行業增速之所以能一馬當先,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火爆行情,行業龍頭比亞迪、廣汽集團分別實現營收4240.61億元、1100.06億元,同比增長96.2%、45.37%;而這兩家公司營收分別占比粵企汽車行業70.58%、18.31%,合計近九成。
在央企、國企聚集的北京,國防軍工、通信、金融、計算機、傳媒、醫藥生物企業十分集中。比如,金融領域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10家上市銀行,醫藥生物領域有國藥股份、中國醫藥等40家上市藥企,電信領域坐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巨頭;上海上市公司數量也達到424家,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汽車、房地產、電子、化工等領域。在醫藥生物領域,有上海醫藥、復星醫藥等31家上市藥企,汽車領域則有上汽集團、華域汽車等18家上市車企。
腰部城市競爭態勢越發激烈
在上市公司數量前十的城市中,上市公司數量與經濟總量的排序基本一致。不過,杭州、蘇州和南京的上市公司數量表現相比經濟表現更為亮眼。在京滬深之外,杭州與蘇州構成第二梯隊,上市公司數量均在200家以上。除此之外,廣州、南京、成都、寧波、無錫A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均在100家以上,與前述城市一同構成萬億城市A股版圖中的“前十陣營”。從單個城市的上市公司增量來看,從2022年以來,10座城市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均在10家及以上,短時期內地位無可撼動。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頭部城市的“強者愈強”,A股上市公司數量在腰部城市身上的競爭態勢更為激烈。從增量來看,2022年以來合肥、東莞、西安分別為12家、13家、11家,成為腰部格局的攪動者。以東莞為例,2021年東莞上市公司數量為45家,排在全國第19位,對比在其之前的青島(59家)、福州(51家)均有不小差距,但憑借過去一年多的亮眼增量,目前已經擁有58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對福州的超越,并將與青島的差距縮小至6家,大有趕超之勢。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