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孩子沒考好,千萬別說“沒關系”!家長必讀!
最近一些地方,進行了新學期第一次月考。
尤其是一些高三的學生,第一次月考的成績總會影響到后續的復習狀態。
所以不少家長出于關心,以及想要安撫孩子心情,促使孩子更努力學習等各種原因,會對孩子說“沒關系,下次努力就行”。
后臺一位李姓父親就留言說,前幾天自己也對孩子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沒想到孩子聽完之后竟氣到把水杯砸掉,情緒崩潰。他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實以初高中的孩子來說,小七并不建議家長在孩子沒考好時,對孩子說“沒關系”。
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事情會形成屬于自己的評價。這種價值觀或者說是評價標準,是多年來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積累而成的,不是靠父母一兩句話,或者一時的態度就能轉變的。
所以在不少孩子看來父母的這句安慰,反而是一種變相提醒。
從心理上來說,這種說法是站得住腳的。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可無一例外地,每個人的思維都出現強烈的反彈,很快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只白熊的形象。這就是著名的“白熊效應”。
所以說,僅僅想用一句“沒關系”就想一掃孩子沒考的陰霾,并不是一個有效的好方法。
有的家長則是害怕孩子在考前壓力過大,早早就在考試前,就告訴孩子“考不好沒關系”。
但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下,這些話往往會被孩子解讀為:“父母這么說,看來是已經不看好我,對我沒信心了……”
所以說,父母的這些話如果說出去的時機不當,不但起不到安慰的效果,反而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考試沒考好,哭一會,難過幾天,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
家長不要放大這種情緒的負面影響,也不要刻意去阻止孩子釋放情緒的這種方式。
這種釋放情緒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家長要疏導而不是堵塞。
當然,很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并不擅長主動表達內心的負面情緒。
這時父母可以試著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失敗時的感受。
當孩子聽得進去,愿意去表達傾述時,就等于找到了情緒的出口。
考不好,真的沒關系嗎?
恐怕現有的考試制度和世俗的評判標準都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
而孩子身處的環境,周圍人的聲音,會不斷加強這種觀念。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繼續給孩子念“緊箍咒”,而是要給孩子松松綁。
北大學霸劉媛媛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精準努力》,提到一個觀點:“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由于缺乏失敗教育,導致我們根本就沒有失敗的能力。本質上,許多父母給的教育本身就不允許失敗。”
孩子能夠冷靜理智地對待失敗,是不靠考試后父母簡單安慰幾句,而是要看父母平時傳遞的觀點與表現。
如果父母在思維觀念里能意識到:
孩子成績不好,不代表孩子就沒努力;孩子考試失敗了,不代表孩子一無是處。有問題的可能是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孩子這個人。
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給的。
總是停留在一件事情上,是很難走出負面情緒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解決問題。
當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恢復到理性狀態,最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里,接下來該怎么解決和避免。
這時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批判心,保持客觀成熟的心態陪孩子分析原因。
當孩子一步步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時,父母也要看到孩子愿意改正錯誤的態度與行為,積極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孩子重拾信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