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法院“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解糾紛除民憂
“感謝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的熱心幫助,讓我們不用聘請律師,不用走進法庭,短時間就解決了困擾我們兩年多的麻煩!”3月20日,坊子法院“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內,購房者小張與某房地產開發商代表握手言和,激動地向坊子區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表示感謝。
今年以來,坊子法院深化濰“和”坊“安”多元解紛機制,延伸司法服務觸角,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貫徹坊子區人大常委會《關于落實“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協同解紛工作的意見》,設立了“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推動矛盾糾紛訴前調處、前端化解。
優勢互補,喻法于情
賦予糾紛化解“人情味”
“我們有的人大代表本身擔任村支部書記,他們更加了解村民的訴求,能更加準確地找到矛盾糾紛的化解點,他們講的道理也更加容易被村民所接受,有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大代表‘坐鎮’,我們的調解工作輕松了許多。”在坊安街道楓橋工作站接待群眾的年輕法官說道。坊子法院通過主動邀請貼近居民生活的人大代表入駐楓橋工作站參與矛盾糾紛調處的方式,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服務人民群眾,代表群眾根本利益的作用,讓群眾在信得過、靠得住的人民代表支持下,充分表達自己意愿;也使得調解人員的角色發生改變,由理性“裁判員”轉變為雙方的支持者,讓釋法明理的全過程賦予基層“好聲音”,不僅提高調解成功率也促進了說法說理說情有機融合。
化整為零,網格覆蓋
糾紛源頭治理“零距離”
2022年6月,家住鳳凰街道的6歲女童李某在街邊玩耍時被鄰居散養的狗咬傷。李某受傷后被送往醫院治療并注射狂犬疫苗,花費醫療費5000余元,可傷人惡犬的主人張某以李某父母未盡監護義務為由,拒不賠償。
愁眉苦臉的李某父母通過人大代表的介紹來到離家最近的坊子區鳳凰街道楓橋工作站想碰碰運氣。在楓橋工作站里,坊子法院的法官熱心接待了他們并主動聯系到了張某,法官向雙方講解了類似寵物傷人案件的處理結果,并且告知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問題額外產生的訴訟費用和時間成本,苦口婆心地調解終于使得雙方當事人放下矛盾達成和解,張某現場將賠付款5000余元全部轉賬給了李某父母。
據了解,在坊子全區共設立23個“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實現了各街道、各村居全覆蓋。坊子法院的員額法官們主動融入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網格中,利用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民情碼”構建起與群眾更近一步且實時交流的便民空間。群眾通過微信“掃一掃”就能聯系上網格內的法官進行一對一的法律咨詢,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司法訴求,避免了“對簿公堂”帶來的劍拔弩張與橫眉冷對,更有利于將糾紛源頭化解,把矛盾消滅在萌芽階段。對于矛盾糾紛調處進度,人大代表可以在線監督,并且可以實時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實現了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黨建融合,強基賦能
打造司法多維“橋頭堡”
在全市法院黨建業務提升年活動中,坊子法院將楓橋工作站作為落實黨建工作的落腳點,著重選派業務能力突出,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法官包靠楓橋工作站。在群眾走進工作站的同時,坊子法院的法官們也在積極探索“走出去”:依托設立在各鎮街的楓橋工作站,法官們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社區學校,開展送法普法活動;主動對接轄區村鎮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充分發揮“服務企業專員”職能作用,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主動協調當地派出所和交警部門,對衍生出的民事糾紛第一時間分流到楓橋工作站進行調解,多維度構建起基層治理和訴源治理的新模式。
據了解,自“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楓橋工作站成立以來已接待群眾50余人次,收集群眾意見20多條,成功化解矛盾糾紛9起,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嶄新的光彩,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