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均存款56萬元?這是個大烏龍
“相當于杭州人均存款超56萬元”。
這兩天,一條關于杭州人均存款的新聞,讓網友們“炸毛”了。
毫不意外,這條新聞的評論里,飄來了網友們滿屏的不解和調侃。
▼
“又被平均了”
“誰偷走了我的存款”
“一家三口,戶戶都是百萬存款之家”
……

資料照片
真的有這么夸張嗎?
潮新聞記者詳細看了看、算了算,發現“杭州人均存款56萬元”,還真是一個大烏龍。
社會上對存款的關注,其實反映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職業、生活狀態的在意和焦慮。杭州人均存款到底是多少?在全國處于什么水平?為什么經濟增速變慢了,人均存款增速卻還在大幅上升?哪個城市的創富能力和財力最壯?
這些問題,潮新聞都算了算、比了比,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安心的回答。
杭州人均存款到底是多少?
是16萬,不是56萬
要想搞清楚杭州人均存款,得先查一查數據來源。
根據其他媒體的報道,2022年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公布了杭州的本外幣存款余額,達69592億元。報道假設這些存款全部為個人存款,并按照1237.6萬常住人口計算,得出“相當于每個杭州人在銀行存了56萬元”的結論。
報道一出,網友嘩然。
說實在的,這筆賬,還真不能這么算。
本外幣存款余額,是衡量一座城市金融實力的重要指標,它包括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存款,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個人存款和企業存款。
按照杭州市公布數據,2022年,杭州住戶存款為19814億元,企業存款為31918億元。通常來說,計算人均存款時,只能用住戶存款總額除以常住人口總額,畢竟,沒有把企業存款算給個人的道理。
照此計算的話,杭州2022年人均存款應為19814億元除以1237.6萬人,結果是16萬。

相對住戶存款總額,更值得關注的是,應該是增速。
去年,杭州住戶存款同比增長了25.3%,超過了非金融企業存款17.3%的增速。
這樣的增速是什么水平?說明了什么?
我國是世界上儲蓄最大的國家。根據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截至2022年末,我國住戶存款總額為120萬億元,增加了17.84萬億元,同比增速不到15%。相較之下,杭州住戶存款的增速,高過了全國住戶存款的增速。
與此同時,記者還查閱了多個城市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現杭州住戶存款25.3%的增速,超過了上海、北京。
雖然人均存款沒有達到驚人的56萬元,但杭州人,還是很能存錢的。
杭州的“富”在全國什么水平?
人均存款僅次于京滬
個稅和城市財力都位居第四
人均存款16萬元,在全國什么水平?杭州人算有錢嗎?
由于各個城市2022年住戶存款余額還沒有全部公布,因此記者選取了2021年數據進行比較。
根據各個城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論人均存款,北京22.2萬元,上海17.1萬元,杭州12.9萬元,廣州12.3萬元,太原12.1萬元,天津11.9萬元。

可見,杭州人均存款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當然,更多聲音認為,一個城市的住戶存款多,不代表這個城市的居民越有錢,兩者并不是正相關,而是受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費習慣以及投資習慣等關系的影響。
衡量一個城市富裕程度,最值得看的,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個稅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指標。
論財政收入中的個稅收入,2022年杭州以590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高于廣州、蘇州、寧波、成都、南京、天津等城市。這些城市的個稅較高,是因為國內高收入群體集中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領域,而杭州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個稅收入是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都體現了城市創富能力和財力。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2年杭州以2450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高于蘇州的2329億元、重慶的2103億元、廣州的1854億元、天津的1846億元、成都的1722億元、南京的1558億元。
論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杭州以70281元位居全國第六,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
上述這些數據,都是官方發布數據。而當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財經智庫等平臺發布的數據,用來評價和比較城市之間富裕程度和發展程度。
如2022年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我國擁有1億元人民幣以上家庭資產的家庭達到13萬戶左右。擁有1000萬人民幣家庭資產以上的的數量達到206萬戶。在千萬資產高凈值家庭數量榜上,杭州以53100戶,位居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京的298000戶、上海的262000戶、深圳的79000戶、廣州的71400戶。
這些數據,都能從一定側面體現出全國各地富裕程度和創富能力,怎么樣,符合你心中的排名嗎?
“體感”有差距?
“擴中提低”在路上
6萬億超額儲蓄待釋放
數據是數據,不得不說,數據與大多數人的“體感”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原因各種各樣。“二八定律”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我國有90%以上的人沒有喝過星巴克”“超過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數據,很難找到權威來源,卻也反映了一個現實:我國有14億人,雖然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但擴中提低任務艱巨。這也印證了共同富裕這條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推進社會結構變革,構建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
穩定的收入會刺激消費,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又會擴大內需,創造更多的社會需求和就業機會。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相比往年住戶存款平均增長水平,2022年我國有6萬億元的超額儲蓄。而今年1月,我國居民存款又新增了6萬億元。
因此,當務之急只有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才能讓大家對“人均存款”這種概念的“體感”越來越強,進一步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水平。
浙江一直因“藏富于民”廣受贊譽。兩年前,國家發改委解釋為什么選取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時,就引用了一組數據: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萬元,僅次于上海和北京;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連續20年和36年居全國各省區第1位;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
而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住戶存款絕對值和增速都處在第一方陣,平均薪酬等在全國也排在較前水平,個稅規模和社零總額在全國也是佼佼者,這些都為浙江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個新的印證。
隨著浙江“擴中提低”的大力度推進,人們的收入差距會變小,越來越多的人,錢包會鼓得更高,將會變得消費有欲望、有底氣,生活和工作有干勁、有盼頭!
來源:潮新聞記者 張留 制圖 嚴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