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西女孩遭遇重大車禍昏迷半月后蘇醒:救我的不是消防員
2006年的7月,本應是一個陽光明媚、多姿多彩的夏天,可對龔海燕的母親來說,卻是晴天霹靂一樣的打擊。
每一天的悉心照顧和以淚洗面,換來的,依舊還是只能眼巴巴的望著重傷在床的女兒,自己卻無能為力。她每一天都期待著女兒能從病床上蘇醒過來,也期待著自己可以再次聽見女兒的那句:“媽媽我醒了。”
終于,在長達20多天的等待之后,龔海燕漸漸蘇醒過來,可好不容易才醒來的她,卻對著早已滿臉淚痕的母親說了一句:“你,你是誰啊?”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母親的心瞬間跌落到谷底,看著滿眼疑惑的女兒,龔海燕的母親只能再次痛聲大哭起來,她想不通,怎么女兒醒來以后就不認識自己了。
“一場車禍,女兒竟把我忘了。”
整個事情的起因還要從2006年7月9號的下午開始說起。
身為導游的龔海燕像往常一樣帶團出游,幾個工作人員和參加旅行團的游客們也都興高采烈,對接下來的旅途充滿好奇。
可就在滿載著歡聲笑語的大巴車出發后,突如其來的重大車禍也在瞬間發生。
圖片來自網絡
游客們有的被困在車里,受了多處外傷,也有受傷較輕的自己已經逃出車外,而龔海燕是其中受傷最為嚴重的人之一。
她的身體緊緊的卡在大巴車里,無法脫身,加上車輛發生事故之后她所受到的嚴重創傷,讓她幾度昏迷,當她稍稍有了點意識的時候,求生的欲望已經被渾身的疼痛包圍。
這時她隱隱約約聽到自己身邊有一個十分有力的聲音不斷地在對自己說:“再等等,再等一等,別睡著了,千萬要堅持住,你一定會被救出去的!”
就是這幾句話,不斷地縈繞在龔海燕的耳邊,給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后來就有了眾人看見的那一幕,消防員們迅速趕來現場,把被卡在大巴車中的龔海燕奮力拉出,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到了醫院,在眾多醫生用盡全力搶救三天后,終于保住了龔海燕的性命,這也讓龔海燕母親懸著的心暫時放下。
搶救結束后,龔海燕一直昏迷不醒,而且,這一“睡”就是20多天。
在這一段漫長的日子里,母親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幾乎寸步不離,每天都會盡自己所能無微不至的照顧她,還經常在龔海燕的病床邊自言自語,希望喚醒女兒昏睡的神經,重新回到車禍前的樣子。
母親的堅持不懈,最終也真的換來了女兒的蘇醒。
可誰知龔海燕醒來以后,看著眼前這個驚喜不已,不停對她噓寒問暖的女人,竟是滿眼的陌生,她不記得了,什么都忘了。
母親見此情形,頓時悲從中來,連忙跑去詢問醫生:“我女兒醒了!她醒了,可是她問我是誰,她怎么不認識我了?”
對此,醫生給出的解答是,龔海燕因為這起車禍受到的創傷導致她失憶了。
圖片來自網絡
聽到這個消息,母親強忍著淚水回到病房,繼續照顧她,每天都會和她聊天,講著家里以前的故事,帶她去曬曬太陽,吃好吃的東西,哄她開心,陪在身邊一直守著她,母親期待奇跡可以再次發生,說不定哪天龔海燕的記憶就能恢復了。
心中尋恩執念太深,一連幾夜不敢入眠
日復一日,龔海燕的情況也讓母親覺得十分疑惑,幾乎每天晚上,女兒都不敢睡覺,經常小聲嘀咕自己不可以睡覺,睡著了就不行了。
母親對此完全摸不著頭腦,她只覺得女兒可能是因為車禍受了刺激,每晚做噩夢,害怕睡著了又會開始反反復復被噩夢所折磨,所以才總是不敢好好休息。
可是總這樣下去,也不利于女兒身體的恢復,于是她決定和女兒把這件事聊清楚,徹底消除女兒的恐懼。
龔海燕和母親描述了自己的夢境,那是一個冰涼刺骨的地方,很多奇奇怪怪的聲音一直環繞在她耳邊,她很想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逃離這里回到床上去好好休息。
可每當這時她總能聽見有一個男人對她說不要睡,讓她等待救援。
母親瞬間明白,她的噩夢就是這場車禍,而對于那個男人,龔海燕則表示,他就是那天救了自己的恩人,她想找到這個人,對其表示感謝。
母親聽后也十分贊同,這位恩人救了自己女兒一命,確實要好好感謝人家。于是,龔海燕的父母開始尋找車禍當天的現場負責救援的消防員,他們認為女兒口中所說的恩人一定就在其中。
父親也拿出刊登在報紙上的當時現場采訪的照片給女兒看,想讓女兒辨認一下具體是哪位消防隊員或是武警官兵救了她。
可龔海燕看著照片找了半天,并沒有她腦海里浮現的那位恩人的模樣。
夢中人漸漸模糊,“他”到底是誰?
“這里面沒有,這些照片里都不是他,救我的人不在這里!”
龔海燕突然激動起來,她和父母坦言,救了自己的人不在這張報紙上面,可父母問起她可否還記得那位恩人的具體相貌時,她又吞吞吐吐,說不出來任何有用的形容詞。
龔海燕努力的反復回憶著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夢境,她只記得當時那個男人一邊叫她不要睡著,保持清醒,一邊似乎在用雙手用力的扒開重物幫她脫身。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尋找夢中的這個男人,龔海燕開始了尋恩之路,她先是找到記錄車禍當天的報紙,在上面記下了負責采訪此事的記者電話,想聯系記者幫自己再次確認恩人的身份,找到恩人的下落。
面對龔海燕的求助,記者小毅爽快的答應了。
她將自己當天采訪時的回憶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龔海燕,她當時看見兩名消防員把一個滿身鮮血的女人抬上了擔架送往醫院,而這位重傷的女子就是龔海燕。
所以記者隨后也向龔海燕詳細描述了那兩名消防官兵的模樣,以及現場其他參與救援的人大概都是什么樣子,也一點一點的向龔海燕做出闡述。
龔海燕非常感謝這位記者,可很顯然,她還是沒能從記者口中聽到她想要的答案,于是她也向記者講述了她夢境的故事,然后繼續追問記者,有沒有見過她所描述的這個人,或者現場有沒有其他人有這個人的消息。
面對龔海燕的真誠和急迫,記者決定繼續幫助她,打聽出這位英雄的下落,了卻龔海燕的心愿,也讓這位英雄得到應有的贊揚。
帶著這份特殊的任務,記者小毅來到了事故現場,打算從周邊僅有的一個小村子里打探一些線索。
對于村里的人來說,7月9號那天的車禍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歷歷在目,但基本上也都是在說現場負責救援的消防員們,沒有人回憶起關于龔海燕所說的那位恩人。
既然這里沒能得到想要的信息,而且幾乎所有人都說現場只看見了消防人員在救人,所以記者決定,那就從消防隊伍入手,看看通過他們的記憶能否找到相關的線索。
消防隊里,聽完龔海燕的故事后,得知這個姑娘尋找恩人的心非常迫切,隊員們都很觸動,開始十分熱心的幫忙回憶當天的細節,可是一個在夢里的模糊身影,讓大家都犯了難。
龔海燕記不清恩人的具體長相,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所以對于恩人的身份,真的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是記者小毅也并沒有放棄,依然詢問了中隊長,車禍現場除了隊里的消防員們,還有沒有其他參與幫忙的人,中隊長則表示,并沒有發現有別的組織幫忙救援,而很讓人驚訝的一點是,當消防隊伍趕到的時候,很多的遭遇車禍的乘客都已經離開了大巴車,在車外等待救援,車里只有一名大巴車司機和一名導游沒能出來。
可是通常來說,在如此重大的車禍發生之后,在車內或多或少受傷了的游客們,一時之間應該是充滿害怕和驚恐的,不會這樣清醒且迅速的逃離車輛,而這樣的情況也為消防隊員們到達現場之后解決了很大程度的救援壓力。
正當記者覺得線索又要斷了的時候,一通陌生女子的來電徹底讓事情的進展來了一個大反轉。
英雄身份水落石出,平凡小伙并不平凡
撥打電話的女子叫小凌,她表示,自己也是這次旅程中的一名游客,關于7月9號那天的記憶,她也很想分享給記者。
因為她當時的乘車位置屬于大巴車的外圍部分,發生事故之后,她身上的傷勢比較輕,所以關于現場的事情小凌記得非常清楚。
據小凌回憶,當時大巴車翻進了水溝里,車上的座椅幾乎全都斷了,很多人都在哭,她使出渾身的力氣想要推走壓在自己身上的椅子,但就是完全使不上勁兒。
還好當時出現了一個人,直接用自己的雙手幫她把壓在身上的椅子掰下來,獲得自由的她也在這個人的幫助下逃出大巴車,安全到了車外。
獲得安全的小凌看著汽油不斷從大巴車里流出來,大聲叫喊,提醒那個救她出來的好心人:“注意安全,大巴車隨時都可能會發生爆炸!”
可是那個人并沒有出來,依然堅持把車內的其他乘客救出來。后來小凌體力不支暈倒了,等醒來的時候,消防隊員也已經在進行救援,好心人也早已不知所蹤。
那么這個幫助小凌成功逃生的好心人和就是龔海燕夢中的男子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記者小毅為此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一定要找出這位“躲起來”了的無名英雄。
隨后,《南昌晚報》的這則尋人啟事很快引發了廣大民眾的熱議,龔海燕也密切地與報社溝通,基本上每天都會打來電話詢問有沒有人提供線索。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終于迎來了關于這位無名英雄的消息。
提供消息的人也是當日大巴車里的一名乘客,她也是被這位男子救下來的,而且,她的手里還有這位男子的電話。
當時她得救之后,因為自己是外地人過來旅游的,所以特別著急想給家人報個平安,救人男子就把自己的手機借給她撥打電話,可她給家人打完電話后,想把手機還回去,卻發現這位男子已經離開了。
記者聽罷,趕忙聯系通信部門幫忙確認手機主人的身份,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真的找到了龔海燕心心念念的恩人——熊文清。
熊文清是一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25歲的小伙子,車禍發生的時候,他剛好經過這里,善良勇敢的他沒有選擇熟視無睹,而是不顧安危的沖到最危險的現場,用自己的力量營救一個一個的陌生人。
據熊文清回憶,他當時連忙找了一塊大石頭朝著車尾的玻璃砸過去,然后徒手掰斷壓在乘客們身上的座椅,自己再從車窗口把他們接到車外。
救了一個又一個,熊文清也絲毫不覺得疲憊,不覺得危險,就這樣,他接二連三的救出來20多名乘客。直到遇到傷得最重的龔海燕,熊文清實在沒有力氣了。
他沒能掰斷牢牢壓住這位姑娘的座椅,眼看著她的血流的渾身都是,熊文清也開始越來越急迫,他希望這位姑娘不要放棄等待救援的機會,要保持清醒,所以他一直在姑娘身邊不斷的重復那幾句話:“不要睡著,千萬不要睡過去,要挺住,我會把你救出去的!”
在一連救了20多個人之后,熊文清的體力也堅持不住了,還好他當時聽見了消防車的聲音,知道姑娘有救了,也為了給消防員們留出來救援的空間,熊文清拖著虛弱的身體爬出了大巴車,在看到這位姑娘被成功救出之后,他才騎上自己的摩托車,默默地放心離去。
不止是龔海燕,還有許多被熊文清救出的人以及知道此事的人,都對這位英雄肅然起敬。而對于這些榮譽和贊揚,熊文清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表示,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得知龔海燕的尋恩之路,熊文清也十分激動,特意帶著鮮花和水果去醫院看望她,兩人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龔海燕比中了彩票還要開心,她也終于如愿以償,對自己的恩人說出了一直以來期待已久的那兩個字:“謝謝!”
其實,像熊文清這樣平凡的小伙子有很多,可像他這樣不平凡的英雄卻很少,每一位做了好事的英雄,都不該被埋沒,他們需要掌聲、榮譽、鮮花和一聲發自內心的“謝謝”。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