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痛批創城亂象:百姓房前屋后種菜、騎電動三輪哪里不文明?
全國各地自上而下,每年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的奇葩事可以說數不勝數:統一制作丑得出圈的商鋪招牌;不準農民在房前屋后種瓜果蔬菜、不準散養雞鴨;菜市場的菜必須整齊擺放,以毫米計算;甚至店家孩子在門口寫作業桌子都被搬走;給電動車充電要求抱到床上充等奇葩行為。更有甚者,還暴力相加。


如此為難、刁難百姓,到底是創建文明城市,還是耍橫欺負百姓?到底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自己服務?底層百姓生活的太苦了,執法可不可以更有溫度?
一、河南商丘倒退幾十年,街上擺滿人力三輪車
創建文明城市的初衷,是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可實際上呢?四線小城市河南商丘,盲目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搞一刀切,為整治交通擁堵問題,分三個階段禁止電動三輪四輪上路,目前正在進行第二個階段:2023年4月1日到2023年8月31日,結果剛開始一周時間,商丘就上了頭條熱搜。他們在禁行區域,嚴查騎電動三輪或四輪上路,一經發現便查處并沒收。
說句實話,這個政策出發點是

好的:騎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的絕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上放學時段,接送孩子的老人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在公路上見縫插針、橫沖直撞,甚至根本不看路、不看人、不看車、不管不顧,不但造成擁堵交通,也給行車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最重要的是,不美觀、不好看、不整齊,嚴重影響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雖然說,電動三輪車、四輪車有諸多缺點,但是也的確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便利。如今,這一禁行政策一實施,路上的交通狀況確實有了很大改觀,但這一行為卻嚴重影響了百姓正常生活。

結果是,很多人沒辦法,重新購買了新的交通工具——地排車,有人為了接送孩子上放學方便,有的老爺爺老奶奶費力拉著蔬菜去擺攤,大街上也到處擺滿了一排排地排車,等人的、拉貨的,甚為壯觀!現代化的街道上展現的卻是五六十年前的景象,場面既滑稽又辛酸。
一個城市的管理還是應該有溫度的。看他們發布的通知上說,如果覺得出行不便,就更換交通工具,我覺得這句話很可笑,那些接送孩子的老人們有駕照嗎?就算想開汽車,他們會嗎?而且一個家庭能有經濟實力,允許養兩三輛車嗎?
不管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什么,我還想問問河南商丘的擺市長,你不知道騎電動三輪車、四輪車是什么樣的群體嗎?嗯
都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大家都姓擺,你擺的是市長,他們擺的是地攤,自家人又何苦為難自家人?如果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心上,相信除了一禁了之,肯定能有其它更好、更合理、很符合百姓利益的管理辦法!
“形式主義害死人”已經說了幾十年,為什么至今還有人天天把形式主義當做圣旨,做一些荒唐至極侵害百姓利益的事?一刀切的政策一直以來就飽受詬病,所以可不可以考慮一下:電動三輪車廠以后設計的電動三輪和四輪更細長一些,車身更重一些,提高其安全性。平時不允許它們上車行道,只能走自行車道或者人行道。一旦發現他們跟汽車爭搶道路,再查處并沒收也不遲吧?

二、農村村民不許在房前屋后種蔬菜、養雞養鴨
“嚴禁各位村民在各家房前屋后種植帶藤類、插桿類蔬菜,如黃瓜、西紅柿、絲瓜、北瓜、西葫蘆等,嚴禁隨意養殖雞鴨鵝豬牛羊等。村委將安排專人進行檢查,一經發現直接進行拆除。望各位村民相互轉告。”幾天前,陜西西安市鄠邑區韓村發的這條微信火爆全網。
街道辦馬上發布調查結果:該村本來屬城鄉結合部,村居布局為統一規劃建設的2層聯排房屋,各家各戶無圍墻,屬于開放庭院。而村子開展村容村貌提升活動,是個別村干部因落實個人管理責任迫切,故意拔高要求,在微信群發布了這樣的不當倡議。白巖松都看不下去了,他說:創建文明城市,該擁有更加文明的觀念。
什么是文明觀念?個人認為,文明觀念就是遵循自然,既讓農村脫離臟亂差,又要讓農村保持原來模樣。
創建文明城市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是好事更是一份榮譽。可以把以前并不在意的一些與文明背道而馳的行為,哪怕是細枝末節的小事,都徹底解決掉、清理掉、提升好。但是因為創文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而且時間也很長。它恰恰考驗的,就是相關主管部門,或者是基層執行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檢驗當地政府部門的科學治理能力、對待百姓民生的態度和水平。
我們再來看微信中這一句話:“各家房前屋后,插桿類蔬菜,村委會將安排專人進行檢查,一經發現直接進行拆除。”用到了一個詞“直接拆除”,這是強迫+命令的口吻啊,而且不需要經過司法程序,意思很明確:只要你敢種,我就敢拆。
我們很多人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這么愚蠢的決定,他們到底是怎么想出來的呢?
其實仔細一想也很簡單,在我們看來是如此愚蠢的行為,但是他們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卻是覺得非常高明的。因為一刀切,可比中央要求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省事多了!說白了,這就是典型的懶政怠政思想,怕擔責、怕出問題、怕丟了烏紗帽,所以干脆一刀切,多干凈利索又省事?

這里還想說三點:1.該村發布消息是明令禁止,而街道要求村委會糾正不當倡議,禁止與倡議有天壤之別。街道的調查結果明顯是在“護犢子”。應該對相關村干部進行批評教育,而且應該司法介入,看看有沒有恐嚇等違法行為,因為村委會明確說了“一經發現直接進行拆除”。
2.房前屋后種瓜種豆種蔬菜,才是人間最美煙火氣,有人覺得人間煙火氣不舒服嗎?瓜果蔬菜滿地,牛羊雞鴨滿圈,就是農村最美、最撫人心的景色。
3.文明是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充實,而不是外表靚麗,內心焦慮。可笑和不可思議的背后是底層百姓的無奈和心酸。
三、創城那些奇葩事
1.古稀之年的老人擺攤賣菜,被幾名壯漢城管抓住,雙手擰著胳膊押著護送的視頻,引來無數網友熱議。

有人說:“城市文明,不是街道一覽無余的干凈,而是要有煙火氣,人們要生存,假文明要不得!”“這張照片可以放到人類文明史的博物館里!”
也有人說:“這是一道多么靚麗,多么諷刺的畫面!”“這樣的執法蠻狠,粗暴,沒有溫度,沒有文明,創建文明城市成了一句笑話。”“終于把老嫗拿下了,勞苦功高!”
更有人憤怒調侃:“一幫不文明的人卻執法創建文明城市,本身就是最大的笑話!”“英勇無畏的城管戰士,三人制服白發老奶奶,應追記一等功,發忠誠的城市衛士稱號。”
白發蒼蒼的老人,古稀之年,甚至耄耋之年,仍然在為生活而奔波,本來就是一種悲哀,夠令人辛酸的了!城管人員應該捫心自問,這種執法行為合適嗎?即便是老人違反了規定,我們的城管在執法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千萬別用這種反制的手段,讓人看了既生氣又無奈。
2.男孩在自家門口寫作業,城管直接把座椅收走,理由是正在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小孩子寫作業屬超出經營范圍,占道經營了!
還有“撕春聯”事件!把一個城市搞得干干凈凈無可非議,前提是這個城市要有煙火氣和人氣,小商小販要能生存,老百姓的“肚子”比面子上的“干凈”重要一萬倍!只要不是占道經營,只要不影響交通!有何不可?連商務部都發聲:要讓小攤小販、修修補補逐步回歸百姓生活。
3.天津某商戶老板剛把店鋪外的燈打開,城管馬上上門制止,說,不允許開燈!老板一臉懵,燈都不許開呀?城管指著外面門口說,你開外面的燈就不行!老板有點不服氣,問,國家哪條規定說燈不許開了?對此,城管局的回應是,這兩天有檢查,希望商家們能夠互相配合一下,過兩天就可以開燈了!這不,長沙前段時間又現奇葩:一灑水車噴水驅趕商販。商販大喊,“不要再噴啦!我都在收東西了,你要怎么樣?你不要欺人太甚了!你看我衣服都濕了!”
一個城市漂亮、干凈很重要,但有溫度、有人情味才更重要。畢竟創建文明城市是用來服務百姓的,不是用來制服百姓的。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