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大腦信號再現視覺圖像
科技日報北京5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是否有可能僅根據大腦信號,就完全重建某人所看到的內容?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們引入了一種新算法構建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能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準確度捕捉大腦動態。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
這種新穎的機器學習算法――CEBRA植根于數學,可學習神經代碼中的隱藏結構。研究人員利用新算法進行了演示。一只老鼠正在觀看1960年代的黑白電影片段,其中一名男子跑向一輛打開后備箱的汽車;在另一個屏幕上,人們可看到由CEBRA計算出的電影重建畫面,新構建的電影幾乎與原版完全吻合,但有一些輕微的怪異扭曲。
CEBRA從原始神經數據中學到的信息可在解碼訓練后進行測試。團隊已證明他們可從模型中解碼老鼠在看電影時所看到的東西。但CEBRA不僅限于視覺皮層神經元,甚至大腦數據,它還可用來預測靈長類動物手臂的運動,并重建老鼠在競技場上自由奔跑時的位置。
用于視頻解碼的數據由艾倫腦研所提供,大腦信號是通過插入小鼠大腦視覺皮層區域的電極探針,直接測量大腦活動而獲得,這些探針被設計成使激活的神經元發出綠光。在訓練期間,CEBRA學習將大腦活動映射到特定幀。在以視覺皮層中不到1%的神經元進行測試時,CEBRA表現良好。
CEBRA基于對比學習技術,這是一種學習如何將高維數據排列或嵌入到低維空間的技術。與其他算法相比,CEBRA在重建合成數據方面表現出色,這對于比較算法至關重要。它的優勢還在于它能夠跨模式組合數據,例如電影功能和大腦數據,并且它有助于限制細微差別,例如由數據收集方式帶來的數據變化。
【總編輯圈點】
CEBRA是揭示復雜結構的“專家”。鑒于大腦就是最復雜的結構,這也可看作是CEBRA的終極測試空間。這一研究將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成為人類發現神經科學新原理的平臺。而該算法的實際意義還不僅限于此,它還能應用于許多涉及時間或聯合信息的數據集,包括動物行為、基因表達數據,以及進一步為人們提供高性能腦機接口所需的理論支持。
隨便看看:
- [資訊]天津市旅客出行總量創新高 綜合交通客運量達2888.47萬人
- [資訊]喜馬拉雅山的降水量驚人,如果炸個大口子,我國西北變魚米之鄉?
- [資訊]走近珍貴文獻《天回醫簡》
- [資訊]央視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誤,突接兒子墜樓消息,她含淚說出2
- [資訊]從“網紅”到“長青” 小小一碗螺螄粉是如何實現產業進階的?
- [資訊]廣州“五一”消費規模居全國前五 逛吃游娛掀消費新熱潮
- [資訊]安徽省發改委最新通知!調整全省道路客運燃油附加費標準
- [資訊]四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4月活動預告來襲~精彩不斷就等你來
- [資訊]北京大龍東升門窗不按標準施工被處罰 涉及項目為懷柔科薈雅園
- [資訊]高郵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詩畫揚州 尋美鄉村”,揚州鄉村旅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