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食絲瓜 絲瓜絡藥用價值
"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這是宋代趙梅隱的《詠絲瓜》詩。
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節氣。我抽空去了一趟老家,屋前的自留地上開滿了黃花,一看便知道是絲瓜。家里人用纖細的竹竿搭成簡單的架子,讓絲瓜藤沿著竹竿往上攀援,便于它能結出更多的絲瓜,并且絲瓜懸掛在空中可以避免因著地而腐爛。
2016年國家郵政部門發行了《二十四節氣》系列郵票第二組,由中央美院教授劉金貴和著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設計。郵票畫面將以物候、民俗、農事等為表現對象,反映了各個節氣輪轉中物候的變化。其中第六圖《大暑》,描繪的是人們納涼避暑的悠閑場景。一位手中執扇的老者坐在蒲席上,注視著兩位兒童,兒童正在畫畫、讀書、寫字,那可愛的貓也因為天氣炎熱而懶洋洋地打盹,旁邊是西瓜、一壺涼茶。在他們身后,有一片長勢茂盛的絲瓜藤,雖然上面的黃花已不多,但翠綠的藤下垂掛著不少成熟又豐滿的絲瓜。
絲瓜有許多別稱,如天羅、蠻瓜、綿瓜、魚鮫、天骷髏、天吊瓜等,是夏日里常見的時蔬之一。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其花苞及嫩葉卷須,皆可食也。"絲瓜的吃法眾多,可涼拌、炒食、燒食、做湯食或榨汁。在我孩提時,它是最常用的菜肴,常是今天涼拌絲瓜,明天絲瓜炒毛豆、加上一點筍干,下一餐則是絲瓜燒油條湯……每一餐都吃得特別香甜爽口。絲瓜絡鯽魚湯不僅是一道美味的食材,還有通絡下乳的效果,對產后缺乏奶水的孕婦有通乳的作用。
詩人陸游曾寫道:"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成熟絲瓜里面的網狀纖維即絲瓜絡,可用作洗刷灶具或洗硯臺的清潔工具,且清潔效果很好。《本草綱目》也有同樣的記載:"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
絲瓜絡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其:"煮食除熱利腸。老者燒存性服,去風化痰、涼血解毒、殺蟲、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黃積、疝痛卵腫、血氣作痛、癰疽瘡腫、痘疹胎毒。"絲瓜絡味甘,性平或涼,歸肺、肝、胃、大腸經,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的作用,可用于筋骨痛、胸脅痛、經閉、乳汁不通、乳癰、水腫等證。(顧掌生)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