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漫漫“加裝電梯路” 人大代表攻堅闖關助圓夢
文/羊城晚報記者 柳卓楠
“我們終于裝上了電梯,整整8年,今天終于實現了!”11月14日上午,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道轄內的石牌東二街10號住宅樓舉行電梯開通儀式,這棟樓齡超30年的老舊“三無”房改房終于裝上了兩部電梯。現場,多位白發老人握著天河區人大代表、天河區人大石牌街道工委主任鄭少瓊的手表達著感謝,眼中泛淚。
舊樓加裝電梯是很常見的事,但這兩部電梯加裝背后,卻凝結著許多人奔波8年的故事。他們中有年過古稀的老人(個別已經去世),還有多位人大代表、社區居委會人員、街道辦人員及多名政府職能部門人員等。從2015年至今,漫漫8年加裝電梯路,堪稱“一波三折”,崗頂商圈消防通道問題、地下電纜問題、周邊業主糾紛、職能部門打通……鄭少瓊用“闖關”來形容這段歷程。在人大代表和居民群眾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這樁居民的“揪心事”在今天終于得到解決。
加裝電梯“求助無門”
代表接訪打破僵局
石牌東二街10號住宅樓原是一棟9層的步梯樓,為天河區商業總公司房改房,樓齡超30年,現有48戶約300位居民,大多為該公司的退休員工。隨著年紀增大,住戶們越發覺得上下樓十分吃力,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迫切希望通過加裝電梯解決這一難題。
在2015年,大樓住戶推選陳永清等幾位住戶代表組成“電梯小組”,開始著手辦理加裝電梯的相關事宜。然而,加裝電梯卻沒有想象中順利。該樓棟所處位置在天河區崗頂商圈,臨近天河商貿大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等。由于加裝電梯存在產權爭議問題、商戶采光問題、消防通道占用等多項難題,加之又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些問題僵持不下,加裝電梯工程陷入瓶頸、停滯不前。
然而一次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接訪打破了這個僵局。2021年底,求助無門的“電梯小組”在得知石牌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人大代表接待群眾活動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聯絡站,向正在接訪的天河區人大代表鄭少瓊、聯組人大代表呂明亮反映加裝電梯一事,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們多次走訪調研,并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就加裝電梯工作久拖未決一事進行“把脈”。加裝電梯重新提上日程,然而,破局之路卻一波三折。
破局之路“一波三折”
多部門“闖關”解難題
石牌東二街10號住宅樓加裝電梯的位置正對天河商貿大廈的停車場入口,是否占用消防通道成為加裝電梯的第一個難題。主管天河商貿大廈的天河區商業總公司認為,加裝電梯會造成路面行車、停車困擾,對此提出了異議。
為此,人大代表和“電梯小組”成員多次與天河區消防救援大隊進行座談,并邀請相關專業人士現場測量,終于解決了加裝電梯涉及消防通道間距的關鍵問題。區消防救援大隊給出答復:加裝電梯位置非消防車通道、不影響消防車出入,消除了天河區商業總公司關于電梯位置影響消防安全的顧慮。
針對擬安裝電梯位置的用地歸屬權等問題,人大石牌聯組代表又約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天河區分局相關負責人,共同推進電梯工程項目。2022年,石牌東二街10號《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批前公示》正式公示,電梯加裝準備開工。
然而,就在住戶們滿懷期待開工時,又一個難題冒了出來。天河區供電局指出,住宅樓北面要加裝電梯的位置下方埋著8條高壓電纜線,按照既有電梯方案,加裝電梯會影響電纜安全,直接影響周邊醫院高校的用電。而遷移電纜的費用高達100多萬元,遠超加裝電梯工程本身的費用,給居民增添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為此,鄭少瓊等人大代表和居民又開始走訪區供電局和南方電網等單位,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電纜難題。“那時候常常開會到深夜,專門請了供電局的技術人員現場勘查給出方案,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鄭少瓊介紹,方案提出將電梯承重面距離電纜井高度提升到40厘米,居民不再需要額外承擔百萬元的遷移電纜費用。今年4月,加裝電梯工程終于順利開工。“真是一關一關闖,一個難題一個難題破,終于搞掂了!”鄭少瓊感慨。
8年“電梯夢”終如愿
代表辦實事獲點贊
經過近7個月的施工,11月初,石牌東二街10號住宅樓的兩棟電梯終于加裝完成。11月14日上午,電梯開通儀式舉行,多位住戶、人大代表、社區居委會人員、街道工作人員、企業代表等來到現場,共同見證這一“圓夢”時刻。
“八年追夢建電梯,幾多艱辛幾多難,圓夢電梯喜開通,飲水思源謝恩人。”儀式現場,住戶代表譚國良難掩激動心情,賦詩一首。曾是“電梯小組”的主要成員、今年70歲的陳永清阿姨回憶起這8年的艱辛,一度落淚。“真的太不容易了,當年一起奔走的老人家有些都去世了,沒有親眼見到這個電梯。我還能見到、還能坐上,真的太高興了。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人大代表們幫老百姓辦實事。”陳永清說。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這都是應該的。得知加裝電梯這個老大難問題后,我們鍥而不舍,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終于解決了這個痼疾,我們也是非常激動。”鄭少瓊說,接下來,他們將繼續為民辦實事,針對該棟住宅樓沒有物業等問題,推動成立居民自治組織――物管會,讓居民在這里安居樂業,生活得更美好。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