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大腦”正式運營!海信與貴陽雙向奔赴背后的“高質量交付”
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大道中段195號,坐落著一家編號為HS黔01096的海信專賣店。與其相隔的馬路對面,是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的“中樞神經”――中曹司控制中心,12月16日,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儀式在此舉行,宣告著貴陽地鐵正式進入“線網時代”。
社會公眾可能很難將海信專賣店和中曹司控制中心關聯起來,許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運行中的核心系統――信號系統,也就是地鐵的“大腦”,正是由海信所承建,這也是海信在B2B領域的又一次突破。
融入貴陽26年 海信產業、項目接連落地
海信已經深度融入到了貴陽這座城市和貴陽民眾的生活中,在剛剛過去的11月,海信網絡科技公司成功中標貴安新區新型城鎮化智慧交通體系發展項目,該項目將通過建設基于視頻的道路運行監控系統、交通運行狀態全景視頻監測系統、交通流量采集系統、交通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等,構建貴安新區動態交通信息實時感知體系。
海信與貴陽的淵源,最早或許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1997年,海信在貴陽設立電視生產基地,成為海信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如今,在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臺臺海信電視經過60余道工序后完成生產,打包裝箱銷往全國各地。公司總經理張震介紹,今年公司年度生產計劃量300萬臺,目前已完成了311萬臺,繼續實現穩步增長。
有了長期合作的基礎,加之過硬的技術和質量,海信在貴陽逐步站穩了腳跟。2009年,海信網絡科技公司成功中標貴陽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項目一期建設。從這一年后,海信開始發力貴陽B2B板塊,深度參與貴陽數字化城市建設,在智能交通、天網工程、BRT公交、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交付了一張又一張優異答卷。
例如,在公共安全領域,海信協助貴陽實施組建了全國規模大、功能先進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2019年5月,海信在貴陽發布了全國首個5G技術賦能的智慧街區;2020年6月30日,由海信承建的“臉行貴陽”1期工程正式上線,貴陽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刷臉”就能全線乘坐地鐵的城市;貴陽地鐵2號線省醫站,落地了海信的首個智慧車站項目……
也正是這樣一次又一次“高質量交付”形成的信任,海信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也在貴陽成功實現了首個項目的落地。目前,海信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已經實現了通信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三大技術領域的覆蓋。
嚴把交付關,用實力贏得信賴
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馬曉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技術再好、產品再硬,如果無法交付落地始終是水中月、鏡中花,產生不了價值。海信有虧錢的項目,卻從來沒有爛尾的工程。海信之所以能與貴陽同頻共振、共同生長,和過硬的交付質量是分不開的。在承建本次貴陽3號線智慧信號系統項目過程中,海信的嚴謹態度貫穿了項目始終。
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信號項目經理陳宙告訴記者,為了確保海信的首個軌道交通信號項目圓滿交付,海信專門在當地建立了實驗室,信號設備在經過北京實驗室的測試后,到達貴陽后還需要根據實際環境,在實驗室中進一步模擬測試。
不僅如此,海信微聯公司還專門租賃了一段地鐵軌道和列車,提前在2022年就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真實環境測試。“在工程質量交付方面,可以說我們達到了比客戶還要嚴苛的地步,除了客戶方組織的第三方評審以外,海信方還單獨聘請了專家,進行了13次貫穿全流程的綜合評審,確保各個環節不出問題。”陳宙說。
海信與貴陽,地理距離遠隔2000多公里,卻在近30年的一次次牽手中,成為一家企業與一座城市深度綁定,雙向奔赴的美好故事。未來,憑借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加快、產業規模壯大等東風,海信將依托自身優勢為貴州強省會戰略、經濟強勁增長增添強勁動力,繼續譜寫貴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