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半導體進退維谷,在華業務收縮不休
半導體產業過去一直是韓國的重要科技支柱,長達十余年的領先地位為韓國帶來了曾令全球矚目的科技優勢,但近兩年,韓企在華業務收縮明顯,以三星、SK海力士為首的頭部大廠不斷關停在華生產線以收縮業務版圖。繼三星電子2023年逐步關閉在中國的多家手機及半導體工廠之后,今年2月24日,三星電子再被爆出旗下的電子元件制造公司三星電機決定關停其位于江蘇的昆山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并已完成清算工作,正式退出智能手機主板(HDI)業務。
據了解,昆山三星電機公司曾是三星公司HDI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三星手機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持續萎縮,昆山三星電機也已連續5年虧損。
韓國半導體企業在華業務面臨著技術優勢減弱、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在這種背景下,三星在華業務不斷收縮。2023年底,三星在華首家工廠——東莞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已于 2023 年底清算完畢。2024年9月,三星公司的顯像管生產部門將其在中國的偏光片資產以11210億韓元出售給諾延資本和恒美光電。
三星并非個例,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SK海力士在華市場份額被逐步侵蝕。2024年一季度,SK海力士在華銷售額同比下滑12%,SK海力士也在縮減其在中國的CIS和晶圓代工業務規模,產能縮減至2023年水平的一半以下。而韓企在華的集體式微也給中國半導體企業留出了可以競爭的市場空間,如Dram等市場體量巨大的半導體大宗產品類賽道上中國企業的市場占比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的加劇。據路透社報道,韓國政府于2025年3月5日宣布將設立一項 340 億美元的政策基金,為半導體、汽車等關鍵技術領域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以應對全球競爭加劇和保護主義抬頭。這一舉措也從側面反映出韓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中的動力不足。
根據韓國科技評估與規劃研究院(KISTEP)的報告,截至2024年,中國已在半導體技術的所有關鍵領域趕超韓國。此外,在高集成存儲器、高性能AI半導體、功率半導體等領域,韓國的得分均低于中國。
由此不難看出,韓國半導體企業正面臨著技術優勢減弱、市場競爭加劇和外部貿易環境惡化等多重困境。韓國企業需要在全球供應鏈調整和技術創新中找到新的突破點,以維持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但如何實現這一路徑對“關關不休”的韓企而言并非易事。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