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砸到研發里了?華為2022財報公布:逆境中找到生機
3月31日消息,今日華為正式發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及財報數據。報告指出,2022年華為集團總營收為6432億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為356億元,同比下滑68.7%。
圖源:華為
遙想2020年,華為年營收超過8000億元,現在卻只有6432億元,說明華為的情況仍不太樂觀,尤其是凈利潤下跌七成,意味著華為急需尋找其他盈利方案。
華為過去的核心業務是通信基站和手機,手機業務出現問題后,華為處境就變得十分艱難,雖然新機仍在發布,但因各類元器件的采購都受到了限制,導致產能低下,銷量也提不上來。
圖源:華為
營收同比增長0.9%,說明華為已經穩住了局勢,甚至情況有所好轉。至于凈利潤的下滑,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2021年華為出售了一些業務,拿到了一些利潤,二是華為在營收不如往昔的情況下,研發投入反而更高了。
華為財報顯示,2022年研發投入為1615億元,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9773億元。技術實力是長期發展的基礎,華為投入重金研發技術,是為了在手機暫時營收無法恢復的情況下,開拓新業務——智能汽車。
圖源:問界汽車
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后,許多互聯網、手機廠商跨行入場,華為卻明確表態,絕不會自己做汽車,要做汽車行業的供應商。今日任正非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五年。同時華為也禁止使用“HUAWEI AITO”標志,以防他人誤認為這是華為汽車。
入局汽車后,華為關注的重點在智能車機與自動駕駛兩方面,其中智能車機方面,華為推出了鴻蒙智能座艙,并且與賽力斯、吉利等眾多車企達成了合作。
自動駕駛方面,相較于軟件算法,華為更為出名的應該是激光雷達。雷達是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尤其是高階自動駕駛,幾乎離不開激光雷達的加持,但現階段激光雷達普遍價格昂貴。華為王軍曾表示,目標是讓96線激光雷達的價格下降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內。
若華為能實現這一目標,15萬元以內的汽車,都有機會配備激光雷達,支持高階自動駕駛。
不打算造車的華為,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正在推進智選車模式。在該模式下,華為將與車企深度合作,幫助車企設計和生產車型,并利用自己的渠道銷售智選車。目前已加入華為智選車模式的車企是賽力斯,奇瑞也曝出消息,計劃加入華為智選車模式,推出的車型可能會并入AITO問界品牌。
華為預計,2025年前后可以實現營收平衡,屆時華為集團的總營收和利潤,可能會回到2020年的水平,甚至更高。
封面圖源:華為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