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城:激活“山水田” 賦能“人文旅”
每逢周末,位于山東鄒城市大束鎮的釣魚臺農家樂、葛爐山等景區迎來大批游客?!皼]想到農村現在這么漂亮,這里距離城區近,交通便捷,周末帶著家人逛逛,非常開心!”在大束鎮大洪溝村游玩的張女士認為,這里民宿、民俗、農家樂應有盡有,生態好、民風淳、服務優,體驗非常好。
近年來,鄒城市堅持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示范區內,高標準建設大沙河生態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治理河道9.6公里,綠化面積17萬余平方米,同步規劃了120余畝的匡衡湖濕地公園,建有重點景觀10余處,將孟子湖、大沙河、匡衡湖、葛爐山等生態景觀相連,探索出一條城鄉一體、綠色環繞、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先行路。
“目前,我們村有26戶參與香菇種植,每年有兩季收成,每季能收4茬,每季每棚收入1萬多元?!编u城市大束鎮南葛村黨支部書記張向德表示,南葛村的經濟發展正是得益于大束鎮大力發展的蘑菇種植產業。
現在,位于大束鎮的蘑菇產業園內已建成蘑菇科創園、香菇種植示范基地,成功招引5家全國工廠化金針菇、杏鮑菇排名前十企業落戶發展,更有恒信、友碩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全市蘑菇種植近300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38萬噸以上,工廠化金針菇產量更是占到全國的14%。借助食用菌產業發展,周邊村莊也主動承接蘑菇種植,南葛、釣魚臺等4個村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成蘑菇大棚近400個?!班u城蘑菇”也被評為全國十大食用菌主產區,納入首批“好品山東”目錄。
以大束鎮為代表,鄒城市鄒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率先探索“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的共同富裕示范建設。他們不斷喚醒鄉村沉睡資源,激活“山、水、田”,賦能“人、文、旅”,推進生態旅游、主導產業、農旅文化聯動共融發展,打造生產、生活、生態深度咬合,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持續縱深推進的共同富?!班u城樣板”。
截至2022年,鄒城市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大束片區)12個村,村集體平均年收入88.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1萬元,輻射帶動6000余人就業,5萬多名群眾實現增收致富。(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盛超)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