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問政不打烊 江西探索為民服務新模式
“在網上反映問題,3天內就得到了滿意答復,五星好評?!比涨?,在江西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官網“問政于民”欄目,吉水縣雙連鎮連西村村民劉國華發帖反映村里自來水渾濁的問題。該帖文經轉辦后,鎮政府第一時間派出工作人員前往現場勘查,并確定了解決方案,得到了當事人的點贊。
為民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我省堅持開門開展主題教育,充分發揮江西日報社大江網“問政江西”、江西廣播電視臺“贛問”等網絡問政平臺的作用,并在主題教育官網開設“問政于民”欄目,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聚焦急難愁盼解難題、辦實事,探索為民服務新模式,以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
人民群眾線上“點菜下單”黨員干部線下“接單服務”
收到群眾反映問題7756條,轉辦3800條,回復3516條,回復率達92.53%……這是4月1日以來“問政于民”欄目的數據統計,真正做到了聽民聲、解民憂、重民生。
打開江西主題教育官網,“問政于民”欄目位置醒目、內容豐富,開設有問政大數據、輿情直達、問政調查、問政視頻、各方回音、問政簡報等多個專欄,網民登錄后可一鍵發布投訴、建議帖文,受理內容涵蓋17大類重點民生領域。
“一般性訴求,3日內辦結;重大問題訴求,5日內辦結或給出處理方案?!痹摍谀肯嚓P負責人表示,欄目與江西日報社大江網“問政江西”平臺信息互通,目前已形成“網友發帖→平臺審核→帖文轉辦→職能部門督辦→部門反饋→網友評價→不滿意二次轉辦→記者調查(專報)”等一系列規范辦理程序,努力以更高效率、更快速度回應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合理合法問題訴求。
回復及時不及時、問題解決沒解決,群眾滿意才作數。該欄目專門設立了滿意度評價功能,網民可對問題回復處理情況進行評價;對于群眾不滿意的,將會進行二次督辦,倒逼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回復群眾訴求,促進問題解決。該欄目還專門上線了大數據榜單,對各地各部門回復量、回復率、及時率、滿意率進行實時動態排名;建立每周“紅黑榜”、每月“問政大數據”等,對積極回應群眾訴求、主動作為的地方和部門予以表揚,反之則進行通報。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一大批企業和群眾的訴求通過“問政于民”欄目得到妥善解決和及時回應,相關地方和職能部門定期對欄目帖文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調度,并主動對外公布辦理情況、接受群眾監督,網上群眾工作平臺的正面集聚效應逐漸形成。
“黨委、政府+媒體”網絡問政實現三方共贏
“問政于民”欄目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我省近年來在網絡問政平臺建設上的不斷探索實踐。
江西日報社大江網“問政江西”成立至今已有10年。多年來,該平臺充分發揮黨媒主陣地、主旋律作用和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優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成為一個“不打烊”的網絡問政平臺和反映民聲、表達民意的“信息直通車”。
“黨委、政府+媒體”模式,是“問政江西”成功的關鍵。它不僅具有主流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還充分借助了政府部門的權威性和執行力。早在2019年,相關部門就專門出臺文件,明確“問政江西”平臺帖文和意見建議辦理規范,打造了融輿情直達、及時反饋、在線互動、集中曝光、限時整改、督辦落實、網友評價、記者調查為一體的完整工作鏈條。平臺運行以來,其經驗做法在全國政府系統督查干部能力建設培訓班上作為亮點向全國推介。
除了“問政江西”之外,江西廣播電視臺“贛問”也是我省主題教育開展期間受理企業和群眾訴求、建議,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平臺。該平臺以“貼得近、及時應、群眾認”為目標,與政府部門主動對接、加強協同,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隨收隨辦、急事急辦,轉辦的問題線索7天回復率超95%。同時,還在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現場》欄目開設融媒體直播,邀請相關部門到現場聽取群眾呼聲、及時解決問題。截至目前,融媒體直播已播出220場。
一篇篇帖文,是廣大群眾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訴求;一條條回復,是各級黨委、政府心懷群眾的責任擔當。我省通過網上問政平臺,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具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大情小事,使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加、黨委政府口碑日益提升、媒體影響力逐步擴大,實現了三方共贏。
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集聚網上群眾工作平臺的正面效應,并與主題教育問題清單梳理和整改工作結合起來,搭建黨心連民心的“快速路”“連心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 華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