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文規范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 有企業稱已開始整改
為豐富旅游休閑產品供給,有序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5月19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都文明辦等十三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關于規范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
“此次《意見》的制定發布共有13個部門參與其中,充分說明了對露營地規范發展的高度重視,可謂精準施策,《意見》的提出有助于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中國旅游景區協會規委會專家、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旅游總規劃師馬牧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規范帳篷露營地發展
《意見》從帳篷露營地選址、安全管理制度、人員登記、消防安全、極端天氣應對、保險服務等20個方面對帳篷露營地安全防范做出要求。
《意見》明確,強化對帳篷露營地的日常安全管理,對沒有正式開發開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區域和違規經營的私設“景點”開展帳篷露營活動,禁止區域內設置的帳篷露營地,以及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的帳篷露營地,要予以清理并加強巡查看守。
限量預約方面,露營管理單位應準確掌握帳篷露營地空間容量和環境容量,科學核定露營地最大承載營位量,建立完善預約系統,嚴格落實限量預約錯峰措施,當入營數量臨近或達到最大承載量時,應采取限流、分流措施,嚴防帳篷露營地超出承載能力。
《意見》還指出,露營管理單位應制定落實帳篷露營地強降雨、大風、暴雪、強雷電、冰雹、寒潮、沙塵暴等多種類型極端天氣應急預案,按照全市應對極端天氣預警分級和應急響應措施,加大對游客安全防范宣傳力度,提高游客防災避災意識,引導游客主動防范規避風險。
“目前公司收到了相關《意見》,并已經開始積極整改。”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鳴川森林營地創始人付凌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從消防方面,加大儲備滅火器,同時在露營地明顯位置張貼宣傳語;其次,為打造綠色露營,規劃了露營地帳篷使用的范圍,并配置了多個垃圾箱,提醒游客做好垃圾處理;最后,為了保障游客安全,露營地制定了限量預約錯峰措施,同時還為老人、小孩提供保險服務。后續,露營地還會根據文件內容積極整改,促使露營地健康有序發展。
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某露營地負責人曹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已經收到了所在鎮政府下發的文件,接下來會按照文件內容積極整改,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露營行業進入調整期
在經歷了三年快速發展后,露營行業今年出現發展趨緩態勢。在跨省游恢復、出境游重啟后,本地露營客源遭遇分流。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北京平谷金海湖、延慶、懷柔等多個露營地并不火爆。
“今年郊區游的熱度明顯降下來了,我們露營地的經營有些吃力。”付凌宇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只有兩天時間客房和帳篷被訂滿,其余三天基本只有一半的顧客,這比2022年差了很多。
曹女士也稱:“今年明顯感覺到露營地熱度有所下滑,最近周末天氣都不太好,也對游客預訂造成了影響。另外,現在出游可選擇性增多,進一步對郊區露營產業造成沖擊。”
“今年露營熱‘降溫’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在一些小長假期間會體現得更明顯。”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露營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用戶培育還需要時間。
“在今年旅游業整體強勁復蘇的背景下,近郊旅游業機會反而可能會少一些,近郊游熱度的下降在預料之中。目前露營行業正經歷洗牌期,未來市場會持續向優勢企業集中。”一位證券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露營行業市場空間依舊很大。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露營行業研究及標桿企業分析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4402.8億元。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露營產業并非“旅游平替”,而是一個滿足人們戶外需求的新興休閑場景,未來還會有發展空間。
“短期看,今年露營季尚未到來,暑季應該是露營比較集中的時間段。從國外露營產業發展規律以及國內消費趨勢看,我國露營經濟方興未艾,去年露營火爆只是一個開始。”馬牧青表示,露營經濟的產業鏈條也可拓寬拓廣,相關從業者可布局“露營+”多元旅游格局,探索露營經濟的融合創新優勢。
面對露營產業的發展現狀,付凌宇表示,目前自己經營的露營地也在積極轉型,公司開始策劃“露營派對”“露營演唱會”“露營求婚”等。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