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最強、影響最廣,過去一周“最強沙塵”緣何而起?專家解析
本文轉自【中國氣象局】;
過去一周
北方多地沙塵來襲
風云四號氣象衛星監測沙塵過程
這輪沙塵到底有多強?
今春沙塵天氣是否會頻繁影響我國?
3月25日
中央氣象臺環境氣象室主任張碧輝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丁婷
就這些問題進行科學解析
↓↓↓
看數據:今年以來強度最強、影響最廣
3月19日至23日,漫天黃沙的景象讓人印象深刻。張碧輝表示,從數據方面分析,該輪沙塵過程是今年以來強度最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過程,強度達強沙塵暴級別,影響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此次大風沙塵影響范圍廣,影響面積超過485萬平方公里,是今年以來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沙塵過程。
如果按照推進過程復盤,沙塵是這樣席卷我國多地的——
3月19日??沙塵開始影響新疆;
20日至21日??自西向東影響甘肅、青海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陜西中北部、山西;
22日??沙塵主體影響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等地;
23日??沙塵向南傳輸至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北部。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捕捉到沙塵過程
而此次過程強度達到強沙塵暴等級,為2000年以來3月第3強。
沙塵影響期間,新疆南部、甘肅中部、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黑龍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新疆西南部、內蒙古中部和東南部、河北北部、北京、黑龍江西南部局地出現強沙塵暴,最低能見度不足100米—200米。
找原因:降水少+氣溫高+多大風天氣
3月本就是沙塵天氣高發期。張碧輝解釋說,今年3月以來,蒙古國和我國北方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多大風天氣,加之植被尚未返青,配合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條件,易出現大范圍沙塵天氣。
3月中上旬,蒙古國和我國西北沙源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5℃—8℃,基本無降水,地表無積雪覆蓋,加之今年蒙古氣旋強度偏強和冷空氣活動較多,在氣旋及其后部冷空氣東移過程中,強烈的大風卷起沙塵,通過高空輸送,南下東移,在我國東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以及黃淮、江淮地區沉降形成沙塵暴、揚沙、浮沉等天氣。
從大風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在3月19日至23日沙塵過程中,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陣風達9~10級,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赤峰市、興安盟等地陣風達11~12級;大風為沙源區本地起沙和向下游遠距離傳輸沙塵提供了有利的動力條件。
這個春天 沙塵天氣會頻頻來襲嗎?
張碧輝表示,預計今年春季(4月至5月),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于形成沙塵天氣。預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次數較近十年同期偏多,沙塵強度總體與近十年持平。
3月31日至4月2日,受新一輪冷空氣影響,我國西北地區、華北、東北地區等地自西向東還將有一次沙塵天氣過程。
張碧輝建議,相關部門及公眾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及時做好防護,降低沙塵天氣對交通、農牧業、人體健康及城市運行的影響。
近年來沙塵天氣趨勢如何?
如果提問,您感覺這幾年沙塵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可能不同的人從自身經驗出發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丁婷分析了相關數據,數據顯示,現階段仍處在影響我國沙塵減少的大背景下。當然,沙塵頻次還受到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的直接影響,因此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際變化特征,例如2017年和2022年春季沙塵暴次數均僅有一次。
近年來,我國北方植被大為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總體上有利于我國沙塵次數逐步減少。但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響我國沙塵的重要源地,2022年植被生長季蒙古降水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蓋較差,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此外,今年沙塵天氣多發主要和近期大氣環流異常有關。今年春季前期氣溫明顯回暖,尤其是三月初出現了一次極為罕見的回溫天氣,導致前期的凍土層沙土出現快速融化。3月—4月本就是北方大風高發季節。在一定的大風條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塵多次輸送至我國,這是今年多次出現嚴重沙塵天氣最直接的原因。
當前,相關部門持續在防沙治沙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專家也建議加大科技攻關和部門合作,加強對沙塵起源、沙塵輸送動力等機理研究和沙塵天氣數值模式預報技術的研究,提升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沙源地生態治理、沙塵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評估和沙塵災害應急處置之間的聯動和互動,為防災減災和科學精準治沙提供支撐。
沙塵天氣強度分為哪些等級?
沙塵暴預警怎么看?
如何做好防御工作?
一圖讀懂!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趙曉妮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