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趙蕾:我與國際藝術節的緣
我以記者、導演、院團管理者的身份參與了國際藝術節的發展。

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金秋季節開幕了。一轉眼藝術節已經走過了23屆的歷程,而我也有幸以記者、導演、院團管理者三個不同身份見證、參與、親歷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成長與發展。
1999年首屆藝術節舉辦時的火爆場面和觀演群眾高漲的熱情歡呼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時,我作為文藝記者參與報道了這一國際藝術盛會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改革開放20周年之際,上海能舉辦國際性的藝術節,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當時我主跑戲曲條線,在那一個月里,我幾乎把戲曲類演出都看了個遍,開闊自身視野,因為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有許多劇種我也是第一次現場觀摩。那時,觀眾們帶著走進萬花筒的眼花繚亂和新鮮感步入劇院,又帶著七嘴八舌的談笑和后勁十足的回味離開。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演出的藏劇《文成公主》、重慶市川劇院演出的川劇《金子》和安徽省安慶黃梅戲二團演出的黃梅戲《徽州女人》,這三場演出都座無虛席。大家對藏劇和川劇都帶著好奇,尤其是藏劇,是有語言門檻的,但是觀眾都非常專注,精彩之處掌聲雷動,藝術的語言在那一刻連接起表演者與觀眾的內心。黃梅戲是上海觀眾相對熟悉的劇種,地域親緣性強,又是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主演,吸引了不少戲迷冒雨前往,現場氛圍熱烈有序,展現了上海觀眾極高的素質。
2004年我到了電視臺工作,開始參與各類節目和晚會的策劃與導演,工作異常忙碌,但每年到了金秋十月,總會關注藝術節的動態。我也曾多次以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導演的身份參與到藝術節中,記憶中先后在國內建成的首家國際性高等級綜合劇院上海大劇院、當年最新建成啟用的東方藝術中心等劇場拉開過那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幕。與團隊共同策劃開幕儀式及晚會的內容,碰撞出不少創新的點子,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美好的回憶。
2022年8月,我又到了上海歌劇院工作,成為文藝院團的藝術管理者,也就有了更深度參與藝術節的機會。記得去年11月10—12日,我們上海歌劇院創制的原創舞劇《永和九年》作為藝術節參演劇目在上海大劇院完成了全球首演,從而跨出了全國巡演的步伐。在今年第23屆藝術節中,我們上海歌劇院共演出4臺9場演出,其中院長許忠執棒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節日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前不久在上海展覽中心戶外噴泉廣場完成了“貝多芬馬拉松”一天九部交響曲。11月15—7日,上海歌劇院全新制作的莫扎特歌劇《唐璜》作為本屆藝術節唯一一部全景舞臺版歌劇即將獻演,目前已有一場售罄,備受矚目。相信無論我以什么身份參與藝術節,最要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觀眾,我始終會關注并陪伴藝術節,繼續延續這份不解之緣。(趙蕾)
隨便看看:
- [熱點]穿漢服、體驗點茶、投壺……老外也來“鬧元宵”了
- [熱點]山西忻州:電力賦能大棚種植更“智慧”
- [熱點]魚帕亮相杭州中童傳媒NBM展,引領兒童口腔全周期顏值管理新風
- [熱點]美股異動Simufilam3期阿爾茨海默氏癥試驗未達到終點C
- [熱點]萌寵在家榮膺京東寵物會員專區優選品牌!
- [熱點]國慶假期去哪玩?打開“隨申辦”兒童友好專區,收藏這份“一江一
- [熱點]強強聯合!蒙牛攜手AWS引領國際乳業可持續水管理
- [熱點]江蘇淮陰:日售三千斤,以“芹”致富不走尋常路
- [熱點]九江銀行:以“融”促“產”,擔當服務實體經濟生力軍
- [熱點]得物App亮相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以科技創新、匯聚全球首發助推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