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牛學堂解讀:三大“國家隊”增持ETF,散戶如何布局?
從啟牛官網上得知,匯金、中國國新、中國誠通三大“國家隊”于2025年4月7日,同步宣布增持ETF,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此次“國家隊”增持ETF的動作具有三個顯著特點。首先,資金體量空前,顯示出國家對于資本市場的堅定信心。其次,風格覆蓋全面,不同于以往側重大盤藍籌,此次均衡布局了滬深300、中證1000、科創50等多風格ETF,為市場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投資選擇。最后,政策協同升級,央行同步表態“必要時提供充足再貸款支持”,形成了國家隊+央企+地方國資的護盤體系,也標志著中國版平準基金初具雛形。
面對這一市場動向,不少散戶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啟牛學堂指出,背后有三點原因推動了散戶的積極行動。首先,當前A股核心資產性價比創歷史高位,滬深300股權風險溢價回升至7%,股息率TTM達3.67%,超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2個百分點,核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其次,資金共振效應明顯,ETF單日凈流入740億元,創歷史天量,資金從中小盤向寬基ETF集中,形成了“虹吸效應”。最后,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央行再貸款、險資入市比例提升、地方專項債發行加速,形成了“寬貨幣+寬信用”的政策環境。
然而,散戶入局也需警惕風險。啟牛學堂提醒投資者,托底并不等于無腦抄底。政策推出會加速市場調節,但政策底并不等于市場底,國家隊入場也并不意味著立刻暴漲。歷史數據顯示,政策底到市場底平均間隔3—6個月。因此,即便政策紅利凸顯,散戶也需緊密關注市場變化,謹慎決策。此外,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
那么,普通投資者應如何布局呢?啟牛學堂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用寬基ETF打底。寬基ETF成分股覆蓋面較廣,跟蹤市場的主要指數,包含了眾多行業種類,具有相當代表性。不僅交易成本較低,還能有效分散風險。
其次,抓住高潛力主線。新質生產力、國產替代與技術突破成為政策紅利,如半導體ETF、云計算ETF等。但需要關注波動風險,尤其需要關注政策變動和科技動態。
再者,分散單一風險市場。有寬基ETF打底,在標的選擇上可以廣撒網,不要將資金聚焦在某一只或單一行業上,甚至可以放眼全球,搭配跨境ETF,捕捉全球科技紅利。
最后,善于使用各種投資工具。學會使用實時監控工具、定投計算器、風險預警工具等,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捕捉資金動向、驗證策略有效性、及時監測折溢價等,從而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
啟牛學堂認為面對三大“國家隊”增持ETF的市場動向,散戶投資者應保持理性、謹慎決策,并善于利用各種投資工具和策略來降低風險、提高收益。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