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票全票通過!美國正式列案將中國劃入發達國家,之前待遇取消
近日,美國媒體《國會山報》報道稱,美國眾議院向會議提出了一項題為“中國已經從發展中國家中除名”的立法草案。這項法案的核心思想是剝奪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并將其重新定義為中高等收入或發達國家。隨后,美國眾議院議員以415:0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該法案。美國此舉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沖突正在進一步加劇。
美國此舉措的影響
目前,我國已經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我國經濟的恢復,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及貿易一直是經濟學家們的熱門話題。因為,它的基本現象是將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分為最不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而美國這一法案的通過,將會對中美關系以及國際形勢產生重大的轉變和影響。
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所給予的一種特殊地位,在全球范圍內享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典范,中國已經跨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而美國的此項舉措或與中美近期關系緊張有關,目前中美關系有著很敏感的話題與爭議,導致兩國之間對經濟、科技、商業等非方面領域產生巨大影響。一旦此項方案通過,我國將會無法享受到例如關稅減免、技術轉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有網友對此提出有意思的觀點,美國為了不讓中國成為發達國家,卻以立法的方式讓中國提前成為發達國家。美方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阻止中國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可謂是丑態百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眾議院提出的法案目前不具有法律效力。在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法案仍然需要參議院和總統的批準才能生效。
有網友認為,我們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本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公民的待遇與發達國家并不掛鉤。
隨著疫情的結束,全球經濟目前正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全球GDP已從1970年的2.99萬億美元躍升至2020年的99.67萬億美元。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老牌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遠超5萬美元,但我國的人均收入僅為3.69萬美元,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收入水平。
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地位一度以來處于世界領先,這也是發達國家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基礎條件和決定性因素。
然而,比較優勢的日漸消減和生產成本的持續增加使得發達國家加大了產業轉移,將國內傳統制造產業轉移到國外,生產資源配置從制造業轉向非制造業。此時,國內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尚且不足,還不能順利且充分地替代衰退和轉移的傳統制造業,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使得發達國家陷入了產業空心化境地。
老牌發達國家的GDP并非只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其中,第三產業的GDP占比達到了60%以上。隨著發達國家內部經濟的不斷擴張,發達國家內部對服務業也會更加重視,而服務業的發展能夠有力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因此,發達國家會更加重視第三產業。
目前,像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已經將傳統制造業向國外轉移,這就是所謂的“去工業化”。對于這些發達國家而言,只要掌握其中的品牌、專利等技術,將整個產業鏈中的制造環節向勞動力成本低的中國、印度等地方轉移。
收入不平等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并且往往發展中國家表現出來的不平等水平更高。
公平和效率的問題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如果被忽略,就會導致收入分配中的不均勻、不平等的問題,出現貧富差距的懸殊、環境的惡化甚至社會動蕩等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收入不平等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福祉都將產生負面的影響。
收入不平等是指個人與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雖然收入分配不公平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且難以避免,但是公平的分配收入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舉措。
如果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很容易出現社會不穩定的問題。短期來看,收入不平等將會導致國內有效需求降低,居民消費水平降低,勞動力市場短缺,影響就業,儲蓄水平降低,長期來看將對經濟增長造成影響,甚至引發經濟危機,同時也會導致社會不和諧的因素增加,社會穩定性受到挑戰。
中國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同時,國際社會要求中國承擔起更大的國際社會的義務和責任。
中國政府樹立良好、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將不僅基于中國與發達國家間密切的合作與交往,日益發展的全球化將越來越多目光投向我國,而按照我國目前的整體情況來說,想要絕大部分公民的生活水平條件達到發達國家情況,還需一定時間。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