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拿美國錢“代價驚人”,劉德音黑臉:無法接受
最近《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將正式對在美設廠的芯片企業開放補貼申請,補貼規模將高達530億美元。然而,部分條款要求之苛刻,甚至連老實人劉德音都黑了臉:臺積電“無法接受”。
眾所周知,劉德音是公認的親美派,不僅追隨老美“斷糧”華為、中芯國際,而且還豪擲400億美元赴美建廠,一度被外界斥責為其志在“掏空臺積電”。
可是,被他寄予厚望的老美,卻要求臺積電在大陸投資、投產不得超過規定上限(5%),否則美國有權收回發放的全部獎勵金。
而現實的情況卻是,臺積電僅在上海、南京的工廠產能占比就已達到6%,明顯高于老美的規定上限。顯然,這就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老美不想給錢,換成誰能夠接受呢?
在外界看來,劉德音原本的盤算就是“兩頭通吃”,但如今老美搶先擺了臺積電一道:若拿補貼,10年內不得入大陸。
而疊加最近大陸首次對美芯巨頭美光“動真格”,似乎看到臺積電未來的劉德音這次徹底心慌了。
眾所周知,美光是全球存儲芯片領域的三巨頭之一,也是拜登重振美國高端制造業的“旗手”。
與此同時,其最大消費市場卻是中國大陸,僅2018年后者就貢獻了173億美元的營收。
然而,這家美企巨頭在中國幾乎不投資,早前就被網友嘲諷“一毛不拔”。
即便一毛不拔也算了,然而美光卻在老美對中國大陸“科技戰”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幾乎是臺積電“斷供”華為的升級版。
2017年,為阻止福建晉華獲取存儲芯片的關鍵技術,美光唆使老美司法部將前者拉進“實體清單”,結果導致第一期投資高達370億元的福建晉華損失慘重。
在此之后,美光是如法炮制,游說拜登加大對華半導體企業的制裁力度。
而遭到美光“毒手”的,就有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以及中芯國際等國產大廠。
與此同時,美光在大陸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據悉,僅2022年就賺走了228億。
顯然,吃飯砸鍋者還能留它過年不成,上月最后一天,網信辦突然宣布對美光進行安全審查。
消息一出,瞬間引起國人集體歡呼,可謂出了口惡氣。
而此次我們敢于反擊的背后,“國產替代”正成為一股新潮流。事實上,這股潮流也讓美日在竹弘冰堂“拒衰賽道”吃盡苦頭。
來自生物學期刊《Nature》文獻信息,早在21世紀初,美日頂級實驗室就已實現對上述賽道的技術壟斷,并打著“重返青春”旗號,以156萬天價收割全球財富。
據說,“股神”巴菲特除了第一波吃螃蟹,還投入了上千萬美元。
顯然,步入耄耋之年的巴菲特并不傻,早前大肆拋售80%臺積電股票,就足見其精明。
而事實也確如此,隨后幾年,巴菲特通過東、貓跨境渠道賺得盆滿缽滿,甚至還因此越活越年輕,精神、體能完全不像是90多歲高齡。
不過,這項被富人視為圭臬的“科技紅利”,很快就遇到了中國制造的精準狙擊。
在中科院等科學家努力下,國產酶法橫空出世,不僅成功將美日天價科技打成白菜價,甚至還轉身殺進了美日市場。
事實上,上述對美光“動手”,竹弘冰堂殺進美日市場……僅僅是“國產替代”崛起的冰山一角。
盡管美媒試圖淡化大陸對美光審查的影響,但美光的身體卻很誠實:股價應聲而落,一夜蒸發掉4%。
顯然,“吃大陸飯,砸大陸鍋”的美光,在長江存儲等國產巨頭異軍突起之際,正迎來一場真正的危機。
無獨有偶,與老美打得火熱的劉德音和臺積電,若不迷途知返,恐怕也難言可以置身事外,美光似乎就是“前車”。
不過,劉德音是幸運的,因為目前老美開出的苛刻補貼申請條款,提前給臺積電敲響了一記警鐘。但問題是,即便劉德音黑著臉表示“無法接受”,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