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經濟效應可期
一年一度的“五一”小長假再度來臨。“年年歲歲花相似”,但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與過去的3年顯著不同。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是在經歷3年疫情沖擊過后,人們首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狀態下迎來的“五一”小長假。據多家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可能達到2億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成為歷史同期出游人數最多的一個小長假。種種跡象表明,假日經濟的滾滾熱潮已在路上。正因為如此,今年“五一”小長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尤其值得期待。
疫情爆發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較大的困難。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效果持續顯現,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生產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因此,如何恢復和擴大需求就成為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從理論上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公眾的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需求會顯著提升。而假日作為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經濟、消費活動的重要場景,在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當前經濟形勢下,正在到來的“五一”小長假無疑為進一步改善市場預期、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內生動能積累從而推動經濟運行長期向好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和抓手。
首先,“五一”假日經濟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市場預期改善。一方面,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另一方面,信心的恢復需要有一個過程。盡管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受心理慣性的影響,人們對疫情的恐懼、疑慮心理并未完全消失,尤其是對近距離接觸的心理負擔并未完全消失,而這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實體經濟運行,從而影響到公眾的市場信心和市場預期。而身處“五一”小長假的火爆消費場景、近距離接觸消費場景之中,受現場熱烈氣氛的感染,顯然有利于更快地驅散疫情對人們心理造成的陰影,從而有利于更快地恢復公眾對市場和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
其次,“五一”假日經濟有利于促進服務業加速復蘇從而拉動內需。過去3年,疫情對整體經濟運行造成了全面沖擊,對服務業尤其是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接觸式服務業的沖擊尤其劇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我國2020-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三年年均增長率為4.53%;服務業三年年均增長率為4.2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三年年均增長率為3.6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三年年均增長率-1.17%。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消費場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飲、娛樂、旅游等接觸型消費快速增長。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5%、13.6%。而“五一”小長假無疑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市場進一步加速復蘇回暖,并通過經濟乘數效應,拉動其他行業需求擴張,從而推動整體經濟內需擴張利好宏觀經濟加速回暖向好。
再次,“五一”小長假假日經濟有利于改善服務供給從而有利于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多樣化、高品質服務業需求更加迫切。在經歷疫情沖擊之后,居民對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的品質要求也會更高。因此,“五一”小長假在加速啟動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市場,推動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業加速復蘇的同時,也有利于改善行業營利水平和營利前景,從而有利于推動這些行業擴大投資改善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供給質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并進而通過聯系效應帶動其他行業供給改善,從而為整體經濟供給改善、推動經濟長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作者:羌建新(國際關系學院經濟金融學院院長、教授)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