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與水為鄰生態美
一水護城將綠繞,遠山排闥送青來。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以水而榮,地處長江上游岷江、沱江流域的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濱水之城,這里正在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在公園城市建設進程中,成都市實施增綠項目1.1萬個,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升至40.5%、44.5%。市控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已達100%,建成各類公園1500余個,天府綠道已然成為公園城市的綠色脈絡。
跟隨春天的腳步,在百花齊放的成都,記者隨機探訪了幾座濱水公園,體驗水景融合的公園之美,感受生態治理的“綠色福利”。
美麗水景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活水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綜合性環境教育公園。活水公園,顧名思義,這里的水是“活”的。
水從何來?上世紀90年代,建設者們通過大型水車取府南河里的水,讓其依次流經厭氧沉淀池、水流雕塑池、兼氧池等不同的水處理池,再流入魚池、戲水池,生動演示了河水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順應自然治理理念的活水公園建成于1998年,是當年成都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的代表性公園。”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副經理鄒雪說。
不管過去多少年,“水”依然是活水公園的精髓所在。2022年7月底,在繡花針般精雕細琢地修復后,已有24年歷史的活水公園以其煥然一新的形象走進了公眾視野。
公園的凈水系統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提升。“初建時,園區凈水系統可將劣Ⅴ類水凈化為地表Ⅲ類水,現在引入經治理后的錦江河水加之園區凈化系統‘過濾’,水質主要指標接近地表Ⅰ類水。”鄒雪說。
2019年3月,規劃范圍1.92平方公里的麓湖水城景區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占地280余畝的麓客島是整個水城景區景點最為密集、客流最為集中的區域。
“實現生態價值最大化,前提是要保護現有生態。”麓湖水城景區負責人胡馨介紹,生態景觀是麓客島的底色。設計之初,麓客島所在的麓湖水城景區堅持尊重原生地貌和自然環境,先搭建水系、公園等生態景觀,再發展城市功能板塊與建筑設計,2100畝的珊瑚形態湖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肌理,讓公園與城市渾然天成。
治水,為城市生態增色。美景永駐又離不開長期“養水”“治湖”。為了讓立體水下生態系統具有自我凈化、抵抗外部沖擊的能力,麓湖清源水環境團隊常年監測水體質量及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力求水質主要指標保持Ⅰ類。胡馨有些驕傲地說,清源水環境團隊已經實現了“任務輸出”,興隆湖、交子公園……一處處水生態景觀為成都這座公園城市增色不少。
公園里的美麗水景是成都這座超大城市探索“治水之道”的縮影。近年來,成都市堅持“大流域統籌規劃,小流域單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理念,突出重點,標本兼治。中心城區的河湖水系重點結合城市特質,著力釋放河流岸線空間,拓展濱水功能,帶動城市品質提升。郊野河流或鄉鎮河流則重點做好沿線生活污水治理,著力改善水質,保證河流自然生態之美。
盡享愜意
一座座公園因水而“活”,景觀變得更加靈動,人氣變得愈加旺盛,幸福生活在公園里變得可感可及。
春天的麓客島,百花齊放,鳥語花香。俯瞰,臨湖坡地,起伏蜿蜒。近看,大量層疊的戶外休閑與遠眺空間個性十足。因坐落于萬畝湖區中央,又分布著豐富的戶外體驗項目,這里被近郊游愛好者們譽為城市中的生態度假體驗島。
“今天已經預訂滿啦!”清明節假期一大早,當麓客島知北營地6號微信群第一條群消息發出時,營地一天的忙碌便拉開了序幕。
當天上午11點左右,首批客人已陸續到達。高低起伏的小山包上綠草如茵,10余頂帳篷下整齊擺放著長條形的桌子,桌上放著茶具、酒水飲料,工作人員忙著將圍爐煮茶的用具依次放置。市民黃星星和9位朋友預訂了B14號營地。她說,燒一壺咖啡,烤一串甜甜的棉花糖,躺在吊床上看著湖景,一周的忙碌與疲憊就這樣“散”盡在春風里。
到了下午,知北營地四周開始熱鬧起來。麓客島冒險灣是一座特色戶外陸地冒險樂園,滑嚕嚕四季滑雪場讓人們體驗到了一年四季都觸手可及的滑雪樂趣,小島動物農場實現了人與動物的零距離互動,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尋麓君花園被譽為成都版愛麗絲夢游仙境……
充滿活力的麓客島吸引了大量年輕客群,活水公園則將“老成都”的悠閑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
4月12日早上9點多鐘,記者來到形如“魚”狀的活水公園,從“魚頭”處進入便是峨眉山植物群落。微光透過參天大樹灑落在地面,行走其間十分愜意。
鄒雪向記者介紹,植物學家經過實地勘查,在活水公園內模擬峨眉山氣候,增設了自然噴霧系統,引入了峨眉桃葉珊瑚、觀音蓮座蕨等峨眉山特色珍稀植物,還有紅豆杉、珙桐等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植物。每一株植物都有自己的身份檔案牌,人們打開微信掃一掃便可對其進行詳細了解。
峨眉山植物群落里不乏對孩子們進行科普教育的家長。不遠處的開闊處,老人們結隊晨練,一招一式剛柔并濟。獨具川西風情的活水閣是一間茶坊,不少“老成都”悠閑地躺在竹椅上,呷上一口三花茶,身體隨竹椅咯吱咯吱在河風中搖晃,好不愜意。
與水為鄰,親近自然。既要讓市民感受公園之美,又要讓生態價值得以轉化,成都為此規劃了綠道公園精品游覽線路50余條,創新開展公園綠道陽光帳篷區試點,首批劃定22個陽光帳篷區供市民搭設帳篷。到環城生態公園環線綠道騎行、去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朝看日出、午賞美景、夜觀星辰”成了網紅“打卡”項目。
綠道繞城
公園可以建在城市里,公園也可以與綠道為鄰。或者說,繞城護城的綠道就是公園城市的生態屏障,漫步綠道也可以感受公園之美。
“在環城生態公園里的綠道上騎行,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飽覽一場春意盎然的視覺盛宴,騎累了就到湖邊休息,滑滑梯、玩沙坑、蕩秋千。”這已是成都市民鄒麗華和家人連續第四周“打卡”環城生態綠道。
目前,成都天府綠道累計建成6158公里,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一級綠道全線貫通,綠道范圍內水系發達,有眾多人工湖泊和天然濕地。
2021年10月25日,經過一年綜合提升的興隆湖正式開湖,一汪亮麗的湖水呈現在廣大市民眼前。錦城湖公園占地2400畝,其中水面1000畝,綠地和園區建筑1400畝,是成都市環市區六個濕地公園之一。改造完成后的江灘公園內,湖區面積約70畝,以湖心廊橋為界,大湖區包含常規湖區、湖心島以及濕地區,小湖區包含常規湖面和一個面積約800平方米的湖心島。
成都依托綠道建設創造生活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體育賽事和健身康養等特色產業。之于成都,綠道是一條成都生活美學之道,也是一條沒有廠房的“綠色經濟帶”。
目前,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已引進拓高樂智慧體育綜合體大中華區首店、新加坡侏羅紀恐龍島西南首店等商業項目110余個。據統計,2022年,成都市綠色低碳產業產值達2500億元,綠色低碳產業正加快成為成都經濟新增長點。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