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薪酬下降11%!“券業一哥”稱將建立長短期結合的薪酬體系 子公司首次寫入風險管理框架 - 早報網
隨著券商年報披露進程過半,“券業一哥”的成績單也終于明朗。
3月31日,中信證券正式發布2022年年報,公司在同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更是吸引了超10萬名在線觀眾。
受益于多元均衡的業務布局,中信證券承壓能力優異,持續維持行業地位。數據顯示,2022年中信證券的行業表現依然占優。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51.09億元,同比下降14.92%;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213.17億元,同比下降7.72%;歸母凈資產達2531億元,同比增長21.01%。
業績會上,公司管理層也進一步就投資者與媒體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在業內高熱度的降薪話題上,公司董事長張佑君提出,中信證券薪酬體系建構應考慮社會責任與經濟發展、做出大公司表率作用,并將長短期激勵相結合。
也有一些調整體現在年報的細節之中。其中,或許是受到了去年子公司頻繁獲監管關注的影響,記者注意到,“子公司負責人”在中信證券2022年報中首次被寫入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框架。
超越高盛成為最大IPO承銷商
雖未擺脫資本市場整體下行影響,但從年報來看,中信證券在2022年不僅具有業績韌性,在行業中也依然穩坐頭把交椅。
2021至2022年,公司營收行業占比從12.89%提升至14.65%,歸母凈利潤行業占比則從12.09%提升至14.98%。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信證券于2022年初發行273億配股募集資金在年內的陸續到位,輔之公司內源性增長雙重因素的共同影響后,公司的規模凈資產也在年末突破了2500億,較年初增加21%。
由于規模凈資產的增速快于總資產增速,公司的短期杠桿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稀釋。以總資產/凈資產計算,2022年年末,中信證券公司杠桿率為3.92倍,低于2021年的4.8倍。
不過中信證券在年報中表示,“公司整體和各類風險偏好指標運行情況良好,未發生超過公司容忍度和重大風險限額的情況。”
在業績方面,不難看出,中信證券2022年的穩健表現一定程度受益于其均衡的業務結構。
具體來看,2022年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和投資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65億元和158億元,占比25%和24%。中信證券的經紀、成效、資管、投資和其他業務,營收占比均保持在13%-25%之間,不僅沒有明顯“偏科”,甚至相較2021年10%-24%的營收比例分配更為均勻。
據了解,中信證券2022年投資收益為319.70億元,同比增長75.03%,其中在固收業務方面,年報顯示,2022年中信證券在利率產品銷售規模保持同業第一。
“在2022年內,我們既有一級市場的新增投資,也有二級市場的退出,業務整體形成了良好的財務生態。”中信證券會計機構負責人西志穎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稱。
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在去年逆勢實現正增長。2022年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實現收入86.53億元,同比上升6%,其中境內IPO收入大幅增長30%。公司年內完成IPO項目58單,主承銷規模人民幣1498.32億元,市場份額25.53%,排名市場第一。
受中美局勢緊張加劇的影響,2022年在美招股的中概股大減,并更多轉向內地或香港上市,境內IPO規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占比提升,而中信則充分抓住了這一機遇。西志穎指出,中信證券在2022年成功超越高盛,成為全球最大的IPO承銷商。
在2022年市場股債承銷規模整體下降了7%左右的情況下,中信證券也逆勢而上,取得了股權承銷規模增長13.38%、債券承銷規模增長0.93%的成績。
資管子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完成工商登記后,中信證券的資管業務將如何統籌分配至不同子公司,同樣成為投資者的一大關切。
對此,總經理楊明輝曾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資管子公司和華夏基金將會堅持各自的發展優勢:“華夏基金會堅持以公募基金為核心競爭力,中信資產管理公司則將會堅持以機構投資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信證券資管子公司已行至籌備法律關系、等待證監會驗收的階段。而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方面,新資管子公司一方面將會加入公司原有的養老金業務和機構業務,同時也會盡快申請公募牌照,拓寬服務客戶范圍以及公司的產品產能。
人均薪酬83.64萬元,下降11%
“薪酬肯定是每一位員工和社會都關心的。”在本期業績說明會上,中信董事長張佑君曾向媒體表示。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是2022年報季中首批就薪酬問題做出積極回應的券商。
年報數據顯示,中信證券去年的員工人均薪酬為83.64萬元,同比下降11萬元,降幅約11.62%。人均降薪金額在3月31日前已披露年報的22家券商中排在中游。
和大部分券商一樣,中信證券呈現出了行業內“降薪先降高管”的規律。公司2022年高管年度薪酬總額為1.04億元,較2021年的1.66億元減少6245.72萬元,同比減少37.51%。其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秘去年薪酬分別約為561萬元、469萬元、525萬元和515萬元。
從2021到2022年,中信證券年薪超過500萬元的高管也由18位降至10位。其中,董事長張佑君的薪資由2021年的585.39萬元降至561.36。總經理楊明輝薪酬更是遭遇“腰斬”,同比由998.68萬元降至469.35,降幅達53%。
在2021年,中信證券還有三位高管——馬堯、薛繼銳和金劍華——其薪酬一度突破千萬規模。但馬堯和薛繼銳去年薪酬分別縮水至596.16萬元和636.16萬元,而后者已是中信證券在2022年薪酬水平最高的高管。另一位2021年的千萬薪酬高管金劍華則在2022年6月離任,去年報告期內僅獲報酬72.29萬元。
特別地,公司現財務負責人史本良的薪酬從2021年的140.69萬元增至2022年的524.96萬元,不過記者注意到,這一反常數字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史本良在2021年作為中信證券財務負責人的任期僅不足一個月。
券商降薪風云之下,行業“老大哥”的未來規劃如何?
中信董事長張佑君在會上表示,中信始終秉持著市場化原則,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環境下發展。公司的薪酬以及激勵體系,則是嚴格按照公司治理結構相關規定,由公司董事會、薪酬委員會、職工代表大會共同研究制定。
“中信證券在薪酬具體操作過程中,始終堅持業務導向、專業導向、能力導向的三原則,為中信證券的員工提供一個能夠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同時也促進公司發展的薪酬體系平臺。”張佑君稱。
同時,張佑君在業績會上指出,中信證券不僅有不錯的業績,更是一個負有社會責任的機構。公司會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充分考慮金融業在全社會發展中應該起到什么樣的表率作用。
“中信在自身的薪酬體系規劃上,也會讓我們的員工能夠和全社會經濟發展同頻共振,起到大公司的帶頭作用。”張佑君稱。
張佑君還表示,中信在薪酬方面要把短期和長期的安排與獎勵結合起來,讓員工不僅在公司當前的發展中起到自身作用,同時也能夠為中信證券的未來發展做出更加長遠的貢獻。
“子公司負責人”亮相風險管理框架
在2022年,風險管理及合規性問題依然是券業發展主線。
從年報來看,近年來中信證券風險管理框架整體保持穩定,且當前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董事會監管,第二層為經營管理層監管。第三層則由各業務部門,以及獨立的控制和支持部門共同組成,其中又按業務線、合規部、稽核審計部分出“三道防線”。
而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子公司負責人”在2022年報中首次出現在了中信證券2022年年報的風管框架中,并在業務線內,與行政負責人、內控負責人、全體業務人員一同,成為公司風險管理“三道防線機制”中首道防線的組成部分。
有券商人士向早報網記者指出,這一調整背后,或包含著中信證券對子公司去年產生的一系列合規問題的關注與應對。
雖然券商因合規問題被監管點名并不罕見,但記者注意到,2022年證監會、證監局向中信證券下達多起行政處罰,“罰單”數量遠高于2021年,處罰對象更因一度集中指向了中信的各類子公司而引起市場關注。
2022年9月,證監會深圳監管局曾向中信證券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其列舉的違規行為指出,中信證券下屬7家待整改子公司及管理的多只產品、多項投資項目未通過個案申請審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跟投產品的出資超標及直接投資項目問題未解決,未將直接持股35%的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納入子公司規范整改計劃。
2022年6月,中信證券被證監會指出境外子公司股權架構調整工作未按期完成,存在股權架構層級多達8層等問題,同時存在境外子公司從事非金融相關業務,和返程子公司從事咨詢、研究等業務的問題。同年2月,中證基金還一度因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活動時內控治理不審慎,而被青島監管局出具警示函。
在2022年報中,中信證券對上述情況悉數做出了詳細回應。其中針對最新的監管措施,中信證券表示,已于2022年10月向深圳證監局提交了關于所涉子公司或項目的組織架構規范整改報告,后續將按要求推進落實。
在子公司的相關整改進度及公司后續對子公司的合規管理規劃方面,記者曾向中信證券董辦人士發出提問,截至發稿未獲回復。從年報表述來看,相關整改安排從計劃到落地或許仍需要一定時間。
不過展望2023年,強化風險合規管理依然是中信證券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中信證券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堅決筑牢邊界意識,把“守正”理念貫穿到建設國際一流投行的全過程,扎實做好全面風險合規管理工作。
此外,中信證券還在年報中額外強調,公司正在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領域的應用。
“公司將依托公司的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平臺,利用知識圖譜及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豐富客戶畫像和輿情監測,提升風險管理前瞻性,借助分布式、流式計算、中間件等高性能技術實現風險計量性能優化。”中信證券在2022年報中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