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鄉22萬畝花生喜迎豐收
秋風吹,碩果香,花生熟。
眼下,走進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趙店鄉袁寨村種植大戶張延偉的花生田,放眼望去,花生收割機來回穿梭,一串串飽滿的花生破土而出,分揀、晾曬、轉運,一派繁忙。
“今年我種了一二百畝花生,產量高、品質好,價格還比往年高,能收入一二十萬元。”張延偉喜笑顏開。
連日來,趙店鄉15000畝花生迎來大豐收,農民們正緊抓時機搶收花生,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趙店鄉,像張延偉這樣的花生種植大戶還有50多戶,分布在全鄉14個村,小花生為村民們打開了致富路。
楊盼是龐楊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今年他種植的40多畝花生趕上了好行情,賣出了好價錢:“種子、化肥、農藥都是免費發放的,極大減少了我們的種植成本,加上今年雨水好,‘白胖子’真成了‘金豆豆’。”
“在家門口薅花生,一天100多元還管飯,賺錢顧家兩不誤。”前來幫忙的村民杜曉娃說著。
該縣積極組織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申報產油大縣獎勵資金項目,選擇一批產業基礎好、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免費發放優質花生種子、化肥和農藥。
與此同時,強化科技培訓和新成果推廣,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示范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還積極探索開展花生“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有效保障花生種植戶的利益。
“今年我是第一次種植花生,剛開始有些顧慮,怕種不好賠錢,但是在縣鄉技術人員多次指導下,今年花生大豐收。”據杜溝村村民龐冉說,這意想不到的收益,給足了他明年繼續擴大種植花生的底氣。
技術指導暖人心,該縣在花生選種、起壟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蓋、日常管理等各個環節加強技術指導,多次邀請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鼓勵引導群眾擴大種植規模,綠色、簡約、高產、高效種植,確保花生增產豐收。
目前,全縣花生種植面積22.5萬畝,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近年來,內鄉縣立足資源優勢,認準路子,選對產業,將種植花生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農增收的一項特色產業來抓,推動花生種植產業上規模、上檔次,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