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賽迪論壇召開 專家共議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徑
3月31日,以“新型工業化:新內涵、新使命”為主題的2023年賽迪論壇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發表致辭稱,我國正處于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面對內外部形勢變化,如何在新時期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個重大的時代命題。
與會專家也指出,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綠色能源為戰略支撐,推進科技創新,實現我國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在全球經濟衰退趨勢明顯、國內經濟復蘇加快的背景下,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顯得愈發重要且緊迫。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制造業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制造業人才結構性缺失、產業鏈供應鏈外遷壓力加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展緩慢等四大突出問題。
對此,張立建議,從供給側出發,著力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賦能制造業轉型,統籌好發展與降碳的關系,強化人才和重點資源、原材料的保障;從需求側出發,則要重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相應的工業穩增長政策框架構建也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快產融合作,發揮產業政策的效能,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強工業運行監測預警。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在會上指出,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已經進入深水區和關鍵階段,要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保持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基本穩定,動員引導企業等市場主體和資源積極投入強國建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其中,蘇波特別強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優勢,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中占得先機,并且由政府主導的政策支持階段轉變為依靠市場競爭主導的快速發展階段。
蘇波提醒,新能源汽車處于快速增長期,網聯化、智能化發展勢在必行,但目前出現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決策,用土地財稅使不具備技術的企業上馬新能源汽車,由于缺乏市場競爭力造成了失敗和形成爛尾工程。因此,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在緊緊抓住汽車新賽道、新機遇的同時,完善相關政策所示,充分發揮領先優勢,保障關鍵核心技術先進可控,推動我國汽車行業實現換道超車。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看來,完善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方向的創新生態,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方向。
具體需要三方面的創新轉向,一是從技術追趕轉向構建局部領先優勢,通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計算等方面的領先創新,形成非對稱的反制,增強在國際科技競爭的主動權。二是從終端產品創新轉向中間品創新,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讓創新具備市場價值。三是從鼓勵集成創新轉向鼓勵原始創新,以基礎研究的突破帶動引領性原創成果、戰略性技術產品的重大突破,在更多領域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此外,王一鳴建議,要深化以高水平開放為方向的全球價值鏈拓展,妥善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防范化解產業鏈脫鉤和供應鏈“去中國化”風險,需要在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重構。
深度推進數實融合
“數字經濟下半場是和實體經濟相融合的,特別是和制造業相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階段?!闭憬≈悄苤圃鞂<椅瘑T會主任毛光烈指出,應該把重點加快數字科技和制造業相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抓在手里。
毛光烈在介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浙江方案”時指出,要致力于推動工業云平臺,數字工業云平臺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整合上鏈。創新鏈、供應鏈、服務鏈三鏈形成集群化,一體化治理新模式,打造區域和行業的數字產業集群,實現數字經濟向更高層階段發展。
蘇波認為,要推動制造業加快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應深入推進智能化。同時,可以通過建設優質供應商平臺,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5G、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有實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工業園區建設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智慧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平臺,帶動上下游大量的中小企業依托平臺發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指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以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為基礎,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全過程。但是,當前我國面臨數據交易平臺的交易功能非常有限,地方政府發起指導和批準成立的數據交易機構經營效果不佳,整個數據的共享和流通受阻等問題。
劉守英建議,對于平臺企業,數據應在企業內部的生產要素組合中成為核心競爭力。對于實體企業,數據已充分成為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組合的力量。對于數據企業,現在的核心是要找到數據與企業外部生產要素組合的方式。同時,要為提升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效率提供公共數據。
“在談到數據產權保護時,有觀點認為,最關鍵的是促進數據參與價值的創造和增值。要加強原始數據所有權與衍生數據所有權的權利界定與保護、平臺企業和數據企業的產權保護。此外,公共數據要提供公共服務,避免數據孤島現象發生。”劉守英強調,促進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關鍵是數據的產權安排和保護。未來政府還應從產權保護、隱私權保護、規則和秩序、制度環境等方面提供制度性基礎設施。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