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梯隊創新機構數量居首
本報訊(記者沈湫莎)昨天舉行的長三角高校院所科創共同體建設發展座談會上,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上海技術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高校科技發展中心聯合發布《2022長三角區域創新機構發展研究報告》。入選“2022長三角創新機構100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上海機構有31家,江蘇有40家,浙江有22家,安徽有7家。其中,處于第一梯隊的創新機構共25家,上海機構占11席,數量居首。
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長楊耀武研究員介紹,這份報告以獨立法人為單位,對長三角三省一市的900余家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系統篩選整理,數據源自科睿唯安數據庫及相關公開數據,采用發明數量、發明質量、影響力、協同創新、國際化五個維度共十個指標,開展定量測評和定性分析。總體來看,“2022長三角創新機構100強”分為四個梯隊。上海有11家機構入選第一梯隊,江蘇有10家,浙江有2家,安徽有2家。
從綜合創新表現看,2022百強機構總體水平較2021年全面提升。五個維度的10項指標值中,有9項指標均比2021年基數有所提升。
從省市創新分布來看,百強機構分布在21座城市,呈現出以上海為集聚中心、蘇浙皖三省省會城市為重要節點,各類機構沿長三角都市圈及科創走廊分布的特點。其中,上海在全球化、影響力維度方面表現突出;江蘇在協同創新、全球化維度方面表現優異;浙江在發明總量上表現良好;安徽在發明總量和發明質量方面表現不俗。
從發明總量看,創新機構百強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平均為3035件,同比增幅達10.2%。近五年(2017-2021年)累計發明專利申請量達萬件以上的機構有5家。
從發明質量看,2022創新機構百強的發明質量指標整體表現高于去年,發明專利授權率和授權專利存活率增速超過5%。科研機構雖然在發明總量上不及高校,但授權專利存活率較高,有五家機構達到100%。
從全球化維度看,創新機構百強在全球重點區域進行專利布局的數量有較大幅度提升,但在整體專利布局中占比較小。其中,歐美日專利累計加總數量為53件,較去年增長34.4%;歐美日專利累計加總占比為1.3%,較去年提升0.2個百分點。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