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間地頭撒播科技興農的“深圳種子”
本報記者 林建榮
通訊員 趙沁憬 朱桂梅 明鑠嵐
新疆精河縣,超過300萬畝的棉花地里,棉農正在撒播高品質的“深圳種子”;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數百萬只土雞被打上“圳品”標簽,運往大灣區的各大市場;廣州市增城區的萬畝荔枝園里,產自深圳大疆公司的無人機正在飛行打藥……
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有一股引人注目的“深圳力量”。深圳發揮產業、技術、創新、人才、貿易、開放等優勢,全力打造智慧興農策源地,助力農業科技創新。深圳稅務部門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優化稅費服務,以稅收之力增強鄉村振興“圳”能量。
讓技術在泥土里“生根發芽”
今年3月初,全國農業技術轉移服務中心(深圳)掛牌成立,這是全國農業技術轉移服務中心設立的首個區域中心。該中心聚焦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等方面開展研究開發,支持深圳以高科技重塑農業生產,打造全國科技興農“智核”。
在深圳市光明區逕口村的育種基地大棚內,一株株翠綠的秧苗,整齊劃一地栽種在泥地里。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譽為第3代水稻育種技術的“潔田稻”模式,正是在這里誕生,推廣至全國,目前累計試驗示范面積200多萬畝。“潔田稻”模式創始人、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副院長唐曉艷博士表示,這項成果的誕生和推廣,讓我國在農業育種技術領域擁有了更多的科技自主權。
“‘潔田稻’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離不開稅收的支持。”深圳潔田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白秀城介紹,該公司僅去年就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26余萬元,今年預計能達500萬元。“減下來的稅,我們一定要用到刀刃上,研發更多的農作物新品種,取得更多新成果、新突破,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白秀城說。
好種子要種好,植物保護非常關鍵。植保無人機因此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農業生產。春耕時節,在重慶永川區臨江鎮普安村,一款改裝后的天鷹兄弟植保無人機,正向稻田投下赤眼蜂卵球,用來防治水稻螟蟲病害。設備制造商深圳天鷹兄弟無人機創新有限公司,基于互聯網應用以及深圳市無人機供應鏈的產業優勢,多年來深耕農業領域無人機技術的創新研發生產。
“在稅收政策的支持下,我們公司非常重視科技研發投入。”天鷹兄弟董事長李才圣告訴記者,“去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600萬元,切實幫助企業實現‘輕裝飛行’。”據悉,公司產品目前已經銷往國內各農業大省,有力支持了全國糧食產區的機械化生產。
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是科技興農中的關鍵一環。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廣東潤生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幫助農業科技轉化的企業。“我們與華南農業大學開展合作,推廣軟華優81和軟華優683水稻品種;同時,向農戶推廣農機社會化服務,采用無人機施肥打藥,用智慧農機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該公司財務人員彭小麗介紹,“稅務部門也借助線上直連、政策直播等渠道,通過我們將服務和政策送到了企業和農戶手中,支持我們充分發揮‘企業+農戶’的聯農帶農作用,帶動農民使用農業科技化成果。”
讓手機成為“新農人”的“新農具”
“以前學農技,要去縣里參加農民會;現在打開手機,看‘天天學農’就可以了。”“有了‘天天學農’APP,我不僅可學到柑橘的栽培課,也可學到農業短視頻拍攝技巧。”……在手機日益成為“新農具”的今天,農業類的APP成為不少“新農人”的追捧。
“天天學農”APP是由深圳市天天學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國內首個互聯網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平臺。該平臺創始人趙廣告訴記者,平臺將行業專家們多年來積累的農技知識及經驗打造成農技課程,并通過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為種植戶及涉農人群提供多項培訓、教育服務,目前平臺服務的“新農人”近20萬,遍及全國各地。
為了支持企業發展,深圳市南山區稅務局通過大數據畫像主動聯系天天學農公司,輔導公司準確制作研發支出輔助賬。據了解,該公司近兩年已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過1000萬元。“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平臺研發,拓展培訓資源,為包含2.6億種植戶在內的3億涉農人群建立一所線上的‘農民大學’。”趙廣說。
這樣的涉農互聯網服務平臺在深圳有很多。深圳中農網有限公司打造的“一站式”生豬智能養殖供應鏈服務平臺“惠豬寶”就是其中一個。在這個平臺上,農戶可以獲得飼料采購、生豬養殖及銷售、資金周轉等全周期信息化服務。中農網財務負責人趙艷坤告訴記者,中農網正通過網絡平臺積極探索全產業鏈綜合服務模式,構建新型農業生態圈。目前這個生態圈已覆蓋31個省份184個城市,整個大平臺累計產融服務金額超50億元。
為護航中農網的茁壯成長, 2021年,深圳稅務部門將中農網列為白名單企業,并為其提供了辦稅綠色通道,同時分配首席聯絡員、高級聯絡員及其他聯絡員多名,為企業辦稅咨詢提供可落地的指導性意見。“深圳稅務近年來的各項辦稅便民舉措,極大節約了中農網的辦稅時間和辦稅成本,提高了企業業務效率,為我們減輕了運營壓力。”趙艷坤說。
科技賦能、數字助農、科技興農的“深圳種子”,正撒播在祖國田間地頭,激活鄉村發展潛力。深圳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繼續落精落細稅費政策,提升稅費服務質效,持續支持深圳涉農企業做大做強,為守好群眾“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貢獻稅收力量。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