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灼灼產業興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曾流傳于大街小巷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充分展示了被譽為“中國鮮桃之鄉”“中國優質白鳳桃生產基地”的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桃產業”發展的魅力。
“桃文化搭臺、唱經濟大戲”。近年來,安寧區深入推進“十里桃鄉”再造工程,突出品牌保護,致力保持桃園面積,促進農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做足做好“桃產業”發展文章,推動“桃品牌”資源不斷發展擴大,“桃產業”收入節節攀高。
再造“十里桃鄉”
桃紅柳綠,鳥語花香。走進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安寧堡街道的桃林,一樹樹絢爛的桃花營造出春日的美好景象。
4月中旬,以“相約桃鄉安寧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為主題的2023年第40屆蘭州桃花會開幕儀式暨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蘭州市安寧區仁壽山舉行。
蘭州桃花會始于1984年,從最開始的單純觀景賞花發展到如今集文化交流、旅游推介、招商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節會。此次桃花會在觀景賞花的同時,以文藝演出、非遺展、美食嘉年華、田園體驗游等多項精彩文化活動展示了桃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的獨特魅力。
安寧堡曾經桃林面積很大,但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桃園面積逐年減少。
“十里桃鄉”是安寧鮮明的地域特征,為留住“美麗桃鄉”記憶,安寧區提出再造“十里桃鄉”構想,從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拓展發展空間、實施保護等方面入手,全力實施桃子“穩川、上山、進溝”項目,重塑因城市開發而逐漸失去的桃產業優勢。
安寧堡街道有效利用周邊800畝山地,重點發展山地桃林,打造“種養游”為一體的有機白鳳桃生產基地,通過利用番坡臺、米地溝和深溝原有山勢地形地貌,對原型砂廠取砂后的土地進行恢復治理,建成有機白鳳桃種植基地760畝、景觀桃園500畝、定植桃苗40000余株。
“我們采取‘穩川、上山、進溝’策略,依托安寧堡原有的1600畝桃園,在山川發展了800畝有機桃基地,在九合鎮插花地發展桃產業400畝左右。”安寧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照用介紹。
打造產業集群
在安寧區安寧堡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精品園的大棚里,一個個白鳳桃長勢喜人。
“現在已進入迅速膨果期,再經著色后就成熟了,最遲6月1日可以上市。”安寧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精品園負責人劉有碩介紹,大棚白鳳桃的種植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有一定的難度。
劉有碩說,2013年他們進行了大棚反季節白鳳桃種植試驗,2016年獲得成功。在近幾年的不斷摸索中,他們總結出了成功經驗。大棚反季節白鳳桃不僅可以提前上市,而且品質都達到了標準。目前,如何降低種植成本并進行推廣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在位于安寧區的范坡臺“中國白鳳桃示范基地”,安寧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員朱家旭正在察看黃家灘社區村民朱宗培在基地桃園疏花情況。
“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苗,田間管理水平最終決定桃子的商品率,所以在早期就不能讓養分流失。”朱家旭說。
今年66歲的朱家旭祖輩三代人都種桃,19歲就開始種桃的他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種桃經驗,是安寧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聘請的“土專家”。他在管理白鳳桃基地桃園,進行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的同時,為桃農發放自制農藥等物資,指導桃農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
提升品質、重塑擦亮“老字號”品牌,是安寧桃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安寧區在推進桃園標準化建設的同時,聘請轄區土專家、田秀才,對桃農進行桃樹選種、育苗、樹木定型修剪、田間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化操作指導。
“安寧‘白鳳桃’品牌打出去了,我們的桃子不愁賣!”種植戶朱宗龍種的桃因品質好多次獲“桃王”稱號,他有4畝桃園,早在成熟前1個月,桃子就已經被預訂完了。
“我現在也通過線上銷售,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朱宗龍說,隨著安寧“白鳳桃”品牌的不斷發展,他的銷售版圖正在不斷擴大。
“我們建成了安寧堡白鳳桃產業園。園區占地108畝,有8畝設施溫棚、100畝大田,主要針對白鳳桃反季節種植和延長采摘期、提升口感等方面進行試驗性栽培。園內現有桃樹6480余株,歷年來共引進新品種106個,其中白鳳桃、遲白鳳、大久保、白龍等16個品種已推廣種植形成桃產業主打品種。”安寧區安寧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晏青說。
吳照用說,安寧區正在持續加大桃產業保護力度,通過不斷加強品牌建設,建設現代化產業園;打造種植、康養、旅游為一體的經濟體,逐步打造“桃產業集群”。
升級鄉村旅游
在安寧堡街道云錦苑農家樂后院,桃花正艷,老板張樹凱在忙碌著采購食材。
張樹凱的奶奶是桃農,他在桃園中長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出租車的父親看到了農家樂發展商機,便辦起了農家樂。4年前,他開始接手經營這個農家院。
“蘭州燴菜、大骨頭、糟肉等蘭州特色風味很受歡迎。”張樹凱說,因為已經開了20多年,他們吸引了很多老顧客。如今,他也常通過微信朋友圈等形式推廣農家樂菜品。
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顧客不僅可以品嘗贈送的桃子,還可以自己體驗采摘。
椰子樹、鳳尾竹等熱帶植物營造出的東南亞風情,淘氣堡、戲水池、羊駝……與云錦苑傳統農家樂不同的是,定位面向年輕群體、裝修別具一格的南門小院農家院一開業就成了網紅打卡地。
“我們精心籌備的泰餐五一期間上市后,很受歡迎。”南門小院農家院負責人劉正磊說,他們的餐飲有中餐、火鍋、涮羊肉等多種形式,以川菜和隴菜為主,并根據經營情況,不斷開發新品。
“我們享受到了發展‘桃經濟’帶來的紅利,邀請更多游客來賞花、逛桃園,讓桃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劉正磊說,因為是鄉村生態游,除了觀賞桃花和假日周末游外,桃子成熟時,桃農會將一部分桃子放在農家院門口售賣,還會送給游客品嘗,不僅很好地宣傳了安寧白鳳桃,還增加了收入。
“我們的農家樂采用‘農園+農戶+旅游+互聯網’的運營模式,70%從業人員為本地居民,解決固定就業人員2000余人。在安寧白鳳桃盛產的8月,游客數較多,農家樂還為周邊高校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的機會。” 安寧區安寧堡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家旺說,近年來,他們依托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效明顯。
為推進“桃經濟”和鄉村旅游的產業化融合,安寧堡加快“美麗桃鄉”建設,充分發揮安寧特色桃品牌優勢,大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我們充分依托‘桃花會’等節會經濟,整合休閑旅游資源,持續開發以農家樂、生態觀光游覽為主的特色旅游產品。”安寧區文旅局工作人員萬梅娜介紹,安寧“農家樂”主打桃主題特色,吸引了眾多游客。
安寧區連續舉辦了40屆蘭州桃花會,通過舉辦桃詩詠大賽、書畫攝影大賽、評選桃花使者、賽桃會、鮮桃采摘節等活動,極大提高了安寧“桃鄉”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推動旅游業全面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梅)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