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泌陽:食用菌產業突破100億元 出口創匯超1億美元
“你看,我們的香菇有多新鮮。現在隨著全縣對傳統香菇種植大棚的標準化改造工作的推進,這里的部分大棚已經升級完畢,可以實現四季產香菇。” ”5月14日,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盤古鄉二郎村的河南金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香菇種植基地負責人吳明建告訴記者,“這一筐筐香菇正準備運往縣里的香菇交易市場,主要是銷售到福建和廣東,部分產品還出口到日本和韓國!”
在該香菇種植基地,一排排大棚鱗次櫛比,基地現內有非標準大棚126個,標準化智能化大棚55個。走進其中一座標準化智能大棚,記者看到,一個個香菇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中打開了豐滿的花傘,村民們正在采摘成熟的香菇,裝箱、過磅、裝車……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
“好政策調動了我們大力發展香菇種植的積極性。”吳明建介紹,今年,公司準備借助縣里的優惠政策對基地剩下的126個非標準香菇大棚進行智能化改造,添加智能控制設施,讓香菇生產邁上快車道。同時,也準備依靠政策的東風再建造一座15000立方米的現代化發菌大棚,提升菌棒品質,為周邊村民提供更好的菌棒,為全縣的食用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近年來,泌陽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食用菌產量和品質為基礎,在豐富種植種類、加大技術改造、規模化種植、拓展銷售渠道等領域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鼓勵和引導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引導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轉型升級。
在大力培養食用菌種類上下足政策功夫。泌陽縣充分發揮食用菌生產投資小、見效快、周期短、效益好的優勢,在穩定木腐菌種植(香菇)的同時,提倡發展雙孢菇、草菇、大球蓋菇及羊肚菌等草腐菌新品種,推廣“一料雙菇”技術,提高種植效益。縣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探索適銷對路的珍稀食用菌的示范栽培、選種推廣,研發出適合本地發展新的品種。
為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泌陽縣還大力推進食用菌種植示范鄉鎮(街道)、示范村(居)委、示范戶建設,擴大種植規模。對年種植規模達3000萬袋以上的示范鄉鎮(街道),種植規模達 200萬袋以上的示范村(居)委,種植規模達10萬袋的示范戶,由縣財政分別獎勵資金5萬元、3萬元、2萬元。
發展食用菌,對種植設備和技術升級改造是關鍵。泌陽縣出臺優惠政策支持現有香菇大棚進行升級改造,改造成標準化、智能化的新型雙層出菇棚,提高生產能力,實現周年出菇,對改造新型棚的種植戶實行“先建后補”政策,對改造20棚以上的香菇種植戶,按建設成本的30%的標準予以獎補。此外,泌陽縣還推廣工廠化制棒工作,實現全縣香菇制棒的集約化和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對新建工廠化集中制棒生產線(配備自動化的攪拌、制棒、滅菌、接種設備和不低于20畝的養菌大棚),且日制棒能力達到2萬棒以上的企業或合作社,按建設成本的30%標準進行獎補。
好產品賣得出去才是硬道理。該縣對銷售泌陽縣食用菌產品并在泌陽縣注冊入駐縣商務中心區或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直播平臺和電商銷售平臺,年度電子商務銷售額或直播帶貨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的,分別給予運營企業或平臺2萬元、3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好政策推動食用菌產業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目前,泌陽縣有食用菌種植農戶5萬多戶,各類食用菌從業人員20多萬人,產業化經營組織(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到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11家,省級食用菌產業集群2個,創建省級食用菌聯合體――泌陽縣億健食用菌聯合體,建立國家級農產品香菇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基地45個。
“去年全縣食用菌種植量達3.3億袋,總產量48萬噸,食用菌產業全口徑產值突破100億元,出口創匯超1億美元。 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縣食用菌年種植量超4億袋,鮮品產量突破70萬噸,力爭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讓建設“中國菌都”的目標基本實現。”泌陽縣委書記魏華偉告訴記者。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