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供應商排隊兩年迎注冊曙光年內證監會核準IPO企業僅73家
繼北交所更新新疆科力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注冊后,深交所也迎來了10月首單注冊生效的企業。
截至目前,今年公告的注冊生效企業合計為73家,包括創業板35家、科創板12家、滬深主板 13家和北交所13家。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59家。
自去年“827”新政以來,IPO 節奏顯著放緩。新政以來,滬深北市場一共只有124個項目注冊生效。期間,大量企業終止審核,截至10月11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在審企業僅剩294家,其中滬市主板54家,深市主板37家,科創板27家,創業板80家,北交所96家。
“IPO太冷了,現在PE、VC肯定不能只等IPO了。”華南一家資深的私募機構合伙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并購、回購,都是重點在看的退出渠道”,據其介紹,目前機構更傾向于尋找能夠分紅的項目,“為了生存”。
果鏈供應商注冊生效
除了過會后等待一年才提交注冊外,英思特的IPO之旅相對較平順。
其 IPO 申請于2022年9月獲受理,共經歷兩輪問詢。兩輪問詢及上市委會議現場,深交所主要關注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公司對蘋果公司的重大依賴問題及公司第三大股東股份權屬問題。
2023年8月17日,英思特IPO獲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2024年9月23日,公司提交注冊申請,不到半月注冊生效。
從基本面上看,英思特的規模和體量并不大,主要從事稀土永磁材料應用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提供磁路設計、精密加工、表面處理、智能組裝等綜合性解決方案,超六成收入來自蘋果公司。
報告期內,英思特業績存在一定的波動——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70億元、11.33億元、9.52億元和4.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99億元、1.38億元和5565.68萬元,公司預測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01億元,實現凈利潤1.39億元。
按照主要終端品牌商劃分,英思特的收入主要來自蘋果、微軟、小米等終端品牌商。2021 年至2023 年,該公司的產品應用于蘋果的收入分別約4.17億元、7.18億元、6.28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64.51%、73.61%、71.01%。
此次創業板上市,英思特擬募集資金6.06億元,計劃用于消費類電子及新能源汽車高端磁材及組件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能工廠4.0平臺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隨著A股IPO審核穩步推進,多家排隊企業都迎來了新進展。除了前述英思特、科力新注冊生效之外,還有1家企業提交注冊,即國貨航,其是近十個月以來,深市主板提交注冊的唯一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2月21日,國貨航的IPO申請獲得受理,2023年2月,隨著注冊制在主板的全面落地,國貨航作為“存量”擬IPO企業被過渡至深交所繼續推進上市,于2023年9月27日順利過會。但其后的整整一年多時間,這家由國資委間接控股的企業,遲遲未能進入到證監會的注冊流程中。
作為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企業之一,國貨航的擬募資規模較高,其預計融資額一度達到65.07億元,但在10月10日晚間更新的上市招股書中,國貨航在發行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將預計募資額度下調至35億元,下調幅度超過46%。
IPO受理仍在“冰封”
在存量企業穩步審核之際,IPO的受理端卻仍在“冰封”。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僅受理3 家企業,北交所上半年正常受理了30 家,但從下半年以來,北交所的受理端也明顯收緊。
2024年下半年以來,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僅受理3家IPO,其中,北交所受理2家,分別為上海巴蘭仕汽車檢測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雅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雅圖高新”);上交所(科創板)受理1家,為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芯股份”);而深交所未受理新的IPO申請。
其中,新芯股份的規模最大,其是國內領先的半導體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其中,在特色存儲領域,新芯股份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NOR Flash制造廠商,公司擬募資48億元。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新芯股份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6.39億元、7.17億元、3.94億元以及1486.64萬元。
申報北交所的兩家企業規模都不大,但業績較為穩定,其中巴蘭仕是一家專注于汽車維修、檢測、保養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擬募集資金3.00億元,2024年上半年,巴蘭仕實現營業收入5.11億元,同比增長44.61%;凈利潤6935萬元,同比增長117.88%。
雅圖高新主營業務為高性能工業涂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1年至2023年,雅圖高新營收分別為4.50億元、5.57億元、6.3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031.3萬元、7826.2萬元、1.17億元。
與此同時,三大交易所的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雖然在新國九條后重啟,但審核企業也并不算多,繼上半年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分別于5月16日、5月31日、6月17日召開上市審核委員會重啟審議會議后,2024年三季度共有10家企業上會。
具體來看,三季度北交所安排了5家企業上會,3家獲得通過,2家被暫緩表決;上交所科創板安排了3家企業上會,均獲得通過;深交所創業板安排了2家企業上會,均獲得通過。值得一提的是,滬深兩市主板未安排企業上會。
三季度過會的企業,均為中小型IPO,募資規模在10億元規模浮動,其中,興福電子是9月唯一一個過會項目,也是三季度募資規模最大的IPO,達到了12.1億元。
10月只有北交所安排了一家企業上會,即勝業電氣,已順利過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