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發聲:要為廣大創新藥企拓展支付路徑和市場空間
近期,備受關注的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正式揭開面紗。本次擬納入62個品種、263個品規,創歷次集采之最,62個品種中超10億大品種有20余個,可謂“大品種云集”。
集采進入新階段,醫保部門如何平衡好參保人員多層次保障、醫療機構臨床用藥以及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需求?企業有哪些新期待?11月8日,在第七屆進博會現場舉辦的醫保政策政企交流會上,國家醫保局相關司負責人圍繞醫保支持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作主旨發言,相關企業代表也積極交流發言。

為創新藥企拓展支付路徑和市場空間
近年來,國家集采加速推進。截至目前,國家組織開展9批藥品集采,覆蓋37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廣泛涵蓋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感染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開展4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心臟支架、人工關節、骨科脊柱、人工晶體、運動醫學等耗材類別,平均降價超80%。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丁一磊介紹,醫保部門通過常態化開展集中采購,凈化醫藥流通領域,營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展現開放包容的態度和立場。目前已有70多家外資企業中選集采,諾和諾德、賽諾菲、美敦力、強生等企業都曾三次以上中標,相關產品更廣泛地惠及了中國患者。
集采為國家醫保目錄更新騰出空間。丁一磊說,通過每年動態調整目錄,藥品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時間,從過去的5年左右縮短到不足2年,廣大國際藥企的創新產品及時進入醫保目錄,快速獲得市場。“我們分析,醫療機構銷售額前20個品種中,臨床價值更好的創新藥占據榜單前列,原來價格虛高、容易濫用的輔助用藥幾乎消失,用藥結構的‘騰籠換鳥’彰顯了中國發展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
丁一磊表示,下一步,中國醫保部門將在完善醫保基礎設施及服務能力,以及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的基礎上,引導和支持商業健康險、慈善捐助、醫療互助等其他保障力量發揮作用,滿足患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廣大創新藥企拓展支付路徑和市場空間,積極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省級平臺統一結算,推動醫療機構貨款結算效率,減輕自用資金占用成本。
此外,將大力推進集中采購的藥品進基層、進民營醫療機構、進藥店,讓廣大患者就近購買中選藥品。進一步堅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打造公正、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保障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
增強政策協同性一致性
本屆進博會上,禮來、強生等外資醫藥企業分別與上藥控股、市藥事所簽訂了采購意向書,意向采購金額總計約21.6億元。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上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永忠表示,集采制度破除市場頑疾,加速中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讓醫藥供應鏈更加高效規范,極大地提高了百姓的利益保障,也給創新藥發展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上半年,上海組織開展胰島素集采協議期滿接續采購工作,13家企業的49個產品中選,價格穩中有降,在首輪集采降價基礎上再降低3.8%。賽諾菲的甘精胰島素就是成功續約的產品之一。
賽諾菲大中華區副總裁朱海鸞對此感觸很深。她回憶,專項集采開展前后,國家醫保局和聯采辦都積極與企業對話,了解企業的訴求,傾聽企業的建議。“今年的續約兼顧多方利益,使得廣大患者能夠用到高質量且性價比高的產品。”
去年7月,上海醫保部門會同6部門聯合出臺《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截至目前,28條措施全部落地,上海創新藥械多元支付保障機制基本建立。美敦力大中華區企業事務及傳播副總裁曹珊表示,期待在鼓勵創新的政策背景下,醫保戰略購買能夠持續注重產品和技術的臨床價值,為創新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機會空間,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大信心支撐。
“我們很深的感受就是醫保部門通過各種渠道主動聆聽各方聲音,努力在提升基金使用效率以及鼓勵創新之間尋找平衡。對于這種開放合作的工作方式,企業非常感謝。”諾華中國副總裁、價值準入部負責人羅亞提出,期待未來能把首發價格、醫保談判、帶量采購三項價格政策協同機制建立起來,進一步激勵醫藥領域創新發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