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如何走向數字化?夯實“共性智基”、構建“數據智心”、打造“決策智
11月22日,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廣東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暨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在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分會場,政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高校研究院代表共同探討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旨在以新質生產力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技術、數據交易合規管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智慧城市助力能源數字化、跨領域大數據應用等主題成為關注焦點。
中國能建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表示,能源產業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將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堅強技術支撐。中國能建作為我國能源電力建設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動數能融合,與行業優勢單位攜手共促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對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以數字技術推進智慧能源建設,應夯實“共性智基”、構建“數據智心”、打造“決策智腦”、強化“綜合智用”、保障“系統智安”,打造數據驅動、業務協同、可信可控、高效智能的能源信息化體系。
當前,人工智能加快融入千行百業。業內有觀點認為,AI技術為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全新機遇,推動智能化轉型與綠色能源發展,人工智能+新能源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雙引擎。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研發官邱述洪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推動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以及能源大模型驅動數字能源體系重構升級解決方案。他表示,通過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關鍵引擎,構建智算體系和AI研發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有助于能源行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教授王偉璽則結合深圳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描繪了城市信息的實時感知、高效處理和深度應用場景藍圖。他表示,能源行業數字化是城市全域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從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到產業轉化的創新鏈條,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陽江發揮海洋、港口、能源等優勢,發展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海洋漁業等特色產業,提出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海上風電在建裝機容量全國第一。陽江市陽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華清介紹了綠能示范產業園能碳智慧管理平臺建設情況。他介紹,廣東陽江綠能示范產業園通過搭建全環節覆蓋的能源管理體系和“雙碳”管理體系,提升園區能源和碳排放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時可支撐企業完成碳審定與核查、碳足跡評價、碳資產管理、綠色供應鏈等工作。
中國能建廣東院副總工程師周冰也分享了廣東院開展的粵碳云、CCUS平臺等能源大數據平臺等開發建設情況,并重點介紹了基于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的海上風電智慧解決方案。通過整合規劃、建設、設備、運維等數據,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為海上風電行業的規劃決策、監管執法、運營維護、科學研究提供大數據支撐,推動“互聯網+海上風電”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
近年來,中國能建廣東院搭建了豐富的能源大數據應用場景,為政府行業監管與產業促進、能源企業效益提升提供數據與應用服務。2017年,受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委托,國內首個省級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在廣東院成立,入選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典型應用案例。2023年,廣東院獲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為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作為行業骨干帶動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能源提高。此外,廣東院開發廣東省碳排放監測智慧云平臺,夯實廣東省“雙碳”管理的數據底座;參編《2023深圳數字能源白皮書》,為全國乃至全球能源與數字融合發展提供路徑參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