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體驗點茶、投壺……老外也來“鬧元宵”了
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點茶……2月10日,一場以元宵“宋”福為主題的元宵游園會,在嘉定區新成路街道江南秀野文化園展開。宋代點茶,體現了一盞茶的極致美學,即使對普通人來說也頗有難度,而今天的體驗者卻是一群來自同濟大學的外國留學生。當國際友人遇上千年風雅的茶文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活動現場布置在江南秀野文化園中的秀野堂內,茶香氤氳,古色古香。據悉,秀野堂剛剛榮獲了第五屆上海市建筑遺產保護利用示范項目,作為嘉定文化瑰寶——浦氏家族的故居,不僅是嘉定人文歷史與紅色文化的生動載體,更是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的綜合體現。

留學生們身著漢服,在老師指導下親身體驗凈手、溫盞、擊拂、茶百戲到品茶,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儀式感和藝術感。留學生Keremet在茶湯表面點畫出了精美的圖案,反復拍照后不舍地將茶飲盡,并感慨道:“原來喝茶有這么多工序,更像是一種儀式,很有意思。”
有“靜”自然也有“動”。在秀野園內,投壺、套圈、踢毽子等非遺“弄堂游戲”也吸引大家躍躍欲試。看著現場居民們輕巧地將毽子控制在腳上,留學生們也不甘示弱,紛紛上場比拼。留學生Wali玩出了一身汗,他高興地說道,中國的傳統游戲非常有趣,也很考驗技巧,玩的時候,大家沒有了語言的障礙,只剩下對游戲的專注,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來自土耳其的Merve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古風古色的環境也讓她充滿了好奇,用自己的云臺相機記錄下參加活動的全過程。“我想把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平臺上,讓我家鄉的人也看看中國是怎么過節的,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文化。”無論是穿上傳統服飾、邂逅宋代點茶還是和居民們玩作一團,都傳遞出元宵節快樂祥和喜慶的氣氛,也將這份中國文化魅力帶給了老外朋友們。
此外,現場掛滿了喜慶的燈籠和節日主題紙卡裝飾,百余條融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燈謎,就寫在紙卡的背面,吸引市民們紛紛駐足猜謎。主辦方還邀請了上海市職工燈謎協會在秀野堂舉行燈謎會,為市民講解燈謎知識,并特地制作了數十條與嘉定歷史文化相關的燈謎供市民競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