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力提速
4月21日,位于江西鷹潭高新區的鷹潭中線新材公司內,機器人拖車在來回奔跑,將一批批粗銅線從原材料車間運送到加工車間。“這是公司新開發的AGV無人運輸系統,一趟可拉4卷銅材,相當于以前2名工人的工作量。”公司總經理馬帥說,通過生產自動化改造和引入工業互聯網智能管理系統,原有人工成本降低50%,勞動強度降低70%,總體能耗降低20%以上,公司從“勞動密集型工廠”轉變為“智能工廠”。
突出創新引領
近年來,鷹潭堅持將技改作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最有效的抓手,以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突出創新引領,推進技改由以設備更新為主向集成創新改造轉變,由單一生產制造環節改造向生產全流程改造轉變,由單個企業改造向產業鏈協同改造轉變。
“這一塊銅成分信息表,能實時在線監測銅錠生產過程,出現成分超標立馬會報警。”耐樂銅業公司副總工程師馬力說,過去要等銅錠生產出來以后,才能檢測它是否超標了、報廢了。經過智能化技術改造后,原料準備、生產計劃信息、生產設備運行之間數據集成共享,大大提高了企業信息協同決策效率,產品的質量成才率提高了3%以上,每年能夠為公司節省300萬元到500萬元的成本。
打造行業“先鋒”
為推動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鷹潭市建立智能化綠色化技改項目庫,突出“強鏈、補鏈”技改,推進“互聯網+制造”,著力修復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針對影響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難題,則通過技改攻堅升級、嫁接改造提升,推動優勢企業整合擴張,打造行業“先鋒”。
在鷹潭高新區的康成特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里,一根銅絲究竟能做多細?如果不是工作人員提醒,記者都無法看出眼前的機器正在拉直銅線。“最細能拉到0.016毫米,就是人的頭發絲的六分之一那么細。”公司副總經理張萱說,要想拉出0.02毫米以下的銅線,首先要有品質過硬的銅合金線,之前只能靠進口。經過技術攻關,公司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銅合金線,作為高性能導電材料,應用于高鐵、航天、微電子等特殊領域。
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生產,環保技改助力減排降碳。走進江西保太集團鋁合金生產車間,以往四處堆放的鋁灰渣不見了蹤跡。該公司堅持退“陳”出“新”,推進環保、低碳化技改,實施再生鋁合金錠熔鋁爐節能技改,成功上線鋁灰渣資源化利用項目。該公司總裁彭炳鋒說,該項目采用濕法、火法工藝對鋁灰渣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使上游生產環節的廢棄物成為下游產品的原材料,實現再生鋁的完全綜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式生態產業鏈。
加大金融支持
金融助力企業技改“造血”。鷹潭市聚焦重大技改與擴大產能項目加速落地,通過市屬國有金融機構鷹潭市工業控股集團公司出資設立重點產業扶持資金,以債權、股權等多種形式,支持重點優強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目前已扶持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重點項目6個,金額達5億元。“我們將5000萬元貸款資金用于優化用能結構,接連實施變頻螺桿式空壓機改造、循環供水系統、罩式光亮退火爐底風機變頻節能技術改造等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比改造前節能20%到40%。”江西凱安新材料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澤說。
數據顯示,2022年,鷹潭155家企業滾動實施了178個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482.54億元,116個項目已試生產、投產。通過實施技改行動,全市營業收入增加249.77億元,利潤增加10.03億元,技改規模效益實現雙提升。
“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構建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全產業鏈,以‘鏈長’帶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鷹潭市銅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盧大虎說,2023年,鷹潭市摸排儲備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9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34.2億元,重點圍繞加快暢通完善產業鏈,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等,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