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鄉村入畫來
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曾廣為流傳,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托格日尕孜鄉托格日尕孜村就是庫爾班?吐魯木的故鄉。
走進托格日尕孜村,柏油路四通八達,各家各戶屋舍整潔。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今年2月份剛落成的庫爾班?吐魯木文旅產業園里,不少游客在特色文化產品展銷區購物。村里新開的農家樂坐滿了前來休閑的游客和村民……托格日尕孜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已從2018年前的不足9000元,增加到現在的超1.4萬元,村集體收益超54萬元。
鄉村振興之花不僅在托格日尕孜村綻放,還開遍了天山南北。今年以來,新疆以更大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高質量發展。聚焦糧油、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有機果蔬、優質畜產品等產業集群建設;在培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的同時,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正在新疆徐徐鋪展開來。
在塔城地區額敏縣瑪熱勒蘇鎮克孜拉更村,每到5月份,140畝盛放的油用牡丹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賞。
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產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質優、抗性強等特點,用它壓榨出的“牡丹油”被稱為“液體黃金”。2018年,種植戶陳金宏在村里承包了140畝風沙地,種上了油用牡丹。“去年,每畝地產出油用牡丹籽50公斤。”陳金宏介紹,這塊百畝牡丹地用工量每年達200多人次,在促進村民增收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觀光旅游、餐飲等業態發展,克孜拉更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在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鎮津南新村,大棚種植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一條新路。進入5月份,大棚種植的辣椒、小白菜、油桃、圣女果等蔬果陸續成熟。“今年我家的大棚改種了圣女果,游客前來采摘、購買,目前已為我們帶來了5000多元收入。”村民阿孜古麗?買買江說。
津南新村位于策勒縣城以南約3公里,是天津援疆重點建設的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2021年起,依托距離村子僅1公里的沙海碧湖景區,村里開始嘗試以大棚采摘吸引游客,促農增收。
“我們村共建設了401座溫室大棚,這兩年開始發展水果大棚。5月份以來,前來采摘水果的游客特別多。”策勒縣鄉村振興局駐津南新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賈雷飛說。
據統計,目前,津南新村棚均收入2萬元左右。“未來,我們將在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幫助下,繼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做好采摘園、體驗農業、特色餐飲等增收項目,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之路。”賈雷飛說。(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馬呈忠)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