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來了采山客
7月25日11時17分,6245次列車緩緩停靠在黑龍江省新林站的站臺上,來自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沙媽阿者帶著19個親屬,經歷5天4夜的旅途,來到4000多公里外的大興安嶺,開啟“采山”之旅。
今年48歲的沙媽阿者 是位彝族漢子,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在2020年就脫貧摘帽,家里孩子也都上了學。雖已脫貧,可沙媽阿者還想讓家人過得更好。他的孫女一直想要一架電子琴,他聽說黑龍江山里全是“寶”,去年起就開始來黑龍江采山。
大興安嶺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被譽為“綠色林海”。自國家實施“天保工程”以來,黑龍江綠色寶庫日益豐盈,山里的藍莓、榛蘑、山木耳、黃芪、金銀花等山貨、藥材,成為市面上的緊俏貨。
“榛蘑猴頭野山芹,漫山遍野是金銀”。依靠得天獨厚的山產資源,原來的林業工人們當起了采山客,每年7月到10月都是采山旺季,最多時,干一個月能賺上萬元錢,這也成為當地人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進山一趟,能賣小1萬。”有5年采山經驗的王教民說。他家住在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勁松鎮,每年采山他都是第一批進山的采山客。
近年來,隨著林下經濟發展越來越完善,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新林、塔河等地擁有采購、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采山客不愁銷路,依靠密集鐵路網,很多人還開辦了種植園,加工廠走上了致富路。
窮山溝里長出了金蛋蛋,黑土地的綠山青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前來淘金。2022年,在四川大涼山農閑的沙媽阿者慕名而來,背著竹簍,扎進大興安嶺,成為采山客。
從大涼山到大興安嶺,沙媽阿者要先坐10個小時的汽車到達成都,再乘坐火車到哈爾濱,再轉車去加格達奇,最后再換乘站站停的6245/6246次公益慢火車才能到達新林區。雖然舟車勞頓,可對于采山的憧憬還是讓這個彝族漢子充滿向往,興奮不已。
“這里的山貨不僅個頭大,數量還特別多,銷售價格也高,去年半個月的時間我就賺了5000多元,這相當于我們當地一個人的半年收入。”沙媽阿者在車上操著略顯生硬的漢語說到。
采山采到了第一桶金,沙媽阿者回到家鄉又找來了自己的子侄,趁著農閑,他們20個人一起來大興安嶺采山。
“困難挺多,首先就是語言不通。”沙媽阿者說,剛來時在火車上,交流不暢,6245次列車長遇基平找來紙筆交流,得知他們的來意后,主動聯系了新林站,對接了采山渠道。
“大興安嶺地形復雜,本地人都容易迷路,他們過來自己上山我們也不放心。我們常年和采山客打交道,路線和團隊都熟悉。”遇基平的幫助讓這批遠道而來的外鄉人,心里踏實了許多。
“這里的雇主都特別歡迎我們來,安排了住處,聯系了上山的隊伍,有當地人帶著,我們也放心。”沙媽阿者說,在大興安嶺采山貨非常方便,下山就能把采摘的山貨賣出去,現場就能拿到錢。
兩個月的時間里,“采山客”們采完了這座山,就坐‘慢火車’到下一站接著找,僅僅一兩元錢的車票和一兩萬的收入,這趟慢火車成為了一列實實在在的“致富列車”。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