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或新增7000萬中產群體,為本土企業快速發展帶來新機遇
3月2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京舉行。
上海家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潘秋生分享了對中國市場消費趨勢的看法。
潘秋生表示,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長期來看很可能會維持這樣的水平。中國的中產階級會持續增長,未來三年里有望新增7000萬中產,會是全球中產群體增量里最大的組成部分。在當前外需走弱,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邊際效應遞減、杠桿率抬升的背景下,中國未來要保持經濟增長很重要的出路就是擴大消費。
潘秋生表示,從中期來看,中國的消費趨勢需要關注以下關鍵詞:老齡化、品質化、數字化、高端化、本土化。
去年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老齡化是中長期趨勢。去年中國人均GDP規模達到1.27萬美元,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中產群體數量的提升,消費者的需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更趨高端化、個性化、品質化、數字化。考慮到中國相對領先的數字化生態系統,中國的消費者受影響的渠道、購買渠道等都將跟數字化緊密聯系。
“跟60后、70后相比,90后、00后生長環境發生很大變化。老一代消費者是在仰望西方國家的環境中長大,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中國本土企業有望獲得更快的發展。像東亞鄰國日本、韓國,在日化美妝領域基本是本土企業,這些本土企業上升階段,正是日本、韓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類似的狀況有可能在中國上演,關鍵在于中國本土企業能否做好差異化競爭策略并切實執行好。”潘秋生表示。
潘秋生指出,未來是“產品為王”的時代。隨著中國中產群體的壯大,中國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會上升,高端化的消費勢頭會延續,消費者希望花合理的價錢,買到更好的產品。所以,企業要把品質做好,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勝出。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到高質量發展階段,日化快消行業也在進行著范式轉換,將從過去的‘流量紅利’轉換到‘品質紅利’上來。企業競爭將聚焦在品質上,本土企業如果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有可能跟跨國企業開展更有競爭力的競爭。”潘秋生表示。
潘秋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隨著經濟的恢復,出行、餐飲、旅游等需求在大幅反彈,相應地帶動防曬、美白、驅蚊等消費需求上升,比如露營活動增加帶動驅蚊需求,每個行業都有一些新的機會。
“上海家化這些年在努力地拓圈,拓展年輕消費族群,在國潮國牌里開展品牌聯動,實現強強聯手,比如美加凈跟大白兔奶糖推出潤唇膏。今年,六神跟一個很重磅的IP會有聯名活動,高夫在亞運會里將冠名一家代表中國參賽的電競戰隊。在營收端,我們將持續打造消費圈層,推動產品覆蓋更多年輕群體,抓住流量紅利。在產品端,我們會聚焦產品研發,通過技術推動產品持續迭代。這是雙向的,流量紅利要抓住,品質紅利更為重要,因為品質是中長期能跑贏的核心因素。”潘秋生表示。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